一、什么是苦参
苦参,中药名。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其苦,寒。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主治
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相关配伍
1、热病狂邪,不避水火,欲杀人:苦参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汤下。亦可为末,二钱,水煎服。(《千金方》)
2、伤寒结胸:天行病四、五日,结胸满痛壮热。苦参一两,以醋三升,煮取一升二合,饮之好吐,即愈。天行毒病,非苦参醋药不解,及温覆取汗良。(《外台秘要》)
3、中恶心痛:苦参三两。苦酒一升半,煮取八合,分二服。(《肘后方》)
二、苦参的地理特性是什么
苦参,其根呈长圆柱形,下部常有分枝,长10~750px,直径1~162.5px。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具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突起,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剥落,剥落处显黄色,光滑。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切片厚3~6mm;切面黄白色,具放射状纹理和裂隙,有的具异型维管束呈同心性环列或不规则散在。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砂壤和粘壤上均可生长,为深根性植物,应选择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地块种植。当年播种的幼苗多不开花,冬季叶子变黄脱落进入休眠,至翌年春重新返青生长,6月孕蕾开花,7~8月中旬果实成熟。生于沙地或向阳山坡草丛中及溪沟边。
产地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用法用量
4.5~9g。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禁忌
脾胃虚寒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炮制方法
除去残留根头,大小分开,洗净,浸泡至约六成透时,润透,切厚片,干燥。
三、苦参的相关论述是什么
1、《本草纲目》:“苦参、黄柏之苦寒,皆能补肾,盖取其苦燥湿,寒除热也。热生风,湿生虫,故又能治风杀虫。惟肾水弱而相火胜者用之相宜,若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也。张从正亦云,凡药皆毒也,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则五味各归其脏,必有偏胜气增之患,诸药皆然,学者当触类而长之可也,至于饮食亦然。又按《史记》云,太仓公淳于意医齐大夫病龋齿,灸左手阳明脉,以苦参汤日漱三升,出入慎风,五、六日愈,此亦取其去风气湿热杀虫之义。”[1]
2、《本草汇言》:“姚斐成云,苦参,祛风泻火,燥湿去虫之药也。前人谓苦参补肾补阴,其论甚谬。盖此药味苦气腥,阴燥之物,秽恶难服,惟肾气实而湿火胜者宜之;若火衰精冷,元阳不足,及年高之人,胃虚气弱,非所宜也。况有久服而致腰重者,因其专降而不升,实伤肾之谓也,何有补肾补阴之功乎?”
3、《神农本草经》:“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4、《名医别录》:“养肝胆气,安五脏,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澼,止渴,醒酒,小便黄赤,疗恶疮下部疡,平胃气,令人嗜食。”
5、《药性论》:“治热毒风,皮肌烦燥生疮,赤癞眉脱,主除大热嗜睡,治腹中冷痛,中恶腹痛,除体闷,治心腹积聚。”
6、《滇南本草》:“凉血,解热毒,疥癞,脓窠疮毒。疗皮肤瘙痒,血风癣疮,顽皮白屑,肠风下血,便血。消风,消肿毒,痰毒。”
7、《唐本草》:“治胫酸,疗恶虫。”
四、苦参凝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苦参凝胶在临床医学中是一种女性妇科疾病用药,相信不少女性朋友都有使用过。那么,苦参凝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苦参凝胶能抗菌消炎。用于宫颈糜烂,赤白带下,滴虫性阴道炎及阴道霉菌感染等妇科慢性炎症。临床证实,苦参凝胶对霉菌性、细菌性、滴虫性阴道炎疗效显着,对宫颈糜烂有确切的治疗作用。其为凝胶剂能使药物在作用部位附着时间持久,长挥长效、高效、速效的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优于以往阴道给药的各种其它剂型。
阴道炎是阴道黏膜及黏膜下结缔组织的炎症,wei妇科门诊常见的疾病。正常健康妇女,由于解剖学及生物化学特点,阴道对病原体的侵入有自然防御功能;当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则病原体易于侵入,导致阴道炎症;幼女及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缺乏,阴道上皮菲薄,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阴道PH高达7左右,阴道抵抗力低下,比青春期及育龄妇女易受感染。
苦参凝胶用法用量是每晚1支,注入阴道深处。每支5g,含苦参总碱(以氧化苦参碱计)100mg。怀疑或明确存在阴道感染、宫颈糜烂,都可以使用,每个疗程7天(2盒)经期停用,每次月经结束后开始使用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