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婴儿腹泻的病因有哪些
体质因素(30%):
本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其内因特点:
1、婴儿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酶的活性较低,但营养需要相对地多,胃肠道负担重。
2、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及肝,肾功能发育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
3、婴儿免疫功能也不完善,血清大肠杆菌抗体滴度以初生至2周岁最低,以后渐升高,因而婴幼儿易患大肠杆菌肠炎,母乳中大肠杆菌抗体滴度高,特别是初乳中致病性大肠杆菌分泌型IgA高,所以母乳喂养儿较少发病,患病也较轻,同理小婴儿轮状病毒抗体低,同一集体流行时,小婴儿罹病多。
4、婴儿体液分布和成人不同,细胞外液占比例较高,且水分代谢旺盛,调节功能又差,较易发生体液,电解质紊乱,婴儿易患佝偻病和营养不良,易致消化功能紊乱,此时肠道分泌型IgA不足,腹泻后易於迁延。
感染因素(35%):
分为消化道内与消化道外感染,以前者为主。
1、消化道内感染:致病微生物可随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小儿消化道,因而易发生在人工喂养儿,哺喂时所用器皿或食物本身如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够,亦有感染可能,病毒也可通过呼吸道或水源感染,其次是由成人带菌(毒)者的传染,如病房内暴发细菌性(或病毒性)肠炎后部分医护人员受染,成为无症状肠道带菌(毒)者,可导致病原传播。
2、消化道外感染:消化道外的器官,组织受到感染也可引起腹泻,常见于中耳炎,咽炎,肺炎,泌尿道感染和皮肤感染等,腹泻多不严重,年龄越小者越多见,引起腹泻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肠道外感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另一部分可能是肠道内外均为同一病原(主要是病毒)感染所引起。
3、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长期较大量地应用广谱抗生素如氯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各种头孢霉素,特别是两种或以上并用时,除可直接刺激肠道或刺激植物神经引起肠蠕动增快,葡萄糖吸收减少,双糖酶活性降低而发生腹泻外,更严重的是可引起肠道菌群紊乱,此时正常的肠道大肠杆菌消失或明显减少,同时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可大量繁殖,引起药物较难控制的肠炎。
消化功能紊乱(35%):
因饮食因素、不耐受碳水化物、食物过敏、药物影响、其他因素:如不清洁的环境,户外活动过少,生活规律的突然改变,外界气候的突变(中医称为“风,寒,暑,湿泻”)等,引起消化功能紊乱也易引起婴儿腹泻。
二、婴儿腹泻的常见表现
1、一般症状
因腹泻轻征而异。
(1)轻型腹泻:主要是大使次数增多,每日数次至10科次,大使稀,有时有少量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混有少量粘液,每次量不多,常见白色或淡黄色小块,系钙,镁与脂肪酸化合的皂块,偶有小量呕吐或溢乳,食欲减退,体温正常或偶有低热,面色稍苍白,精神尚好,无其他周身症状,体重不增或稍降,体液丢失在50ml/kg以下,临床脱水症状不时显,预后较好,病程约3~7天,在佝偻病或营养不良患儿,腹泻虽轻,却常每日3~7次,色黄,常有粘液,有恶臭,大便检可见少量白细胞,大使性状和次数不稳定,迁延日久,营养情况越恶化,常继发泌尿道,中耳或其他部位感染。
(2)重型腹泻:可由轻型加重而成,每日大便十数次至40次,开始转为重型时,便中水分增多,偶有粘液,呈黄或黄绿色,有腥臭味,呈酸性反应,换尿布不及时者,常腐蚀臀部皮肤,表皮剥脱而发红,随病情加重和摄入食物减少,大便臭味减轻,粪块消失而呈水样或蛋花汤样,色变浅,主要成分是肠液和小量粘液,呈碱性反应,大便量增至每次10~30ml,多者可达50ml,镜下见脂肪滴,游动的细菌,粘液,重症偶见红细胞,白细胞可达每高部视野10个左右,患儿食欲低下,常伴呕吐,多有不规则低热,重者高热,体重迅速降低,明显消瘦,如不及时补液,脱水,酸中毒逐渐加重,少数重症起急遽,高热达39~40℃,频繁地呕吐,泻水样便,迅速出现水和电解质紊乱的症状,近十余年来,由於能提早就诊,严重的重型腹泻已明显减少。
2、水和电解质紊乱症状
以脱水,酸中毒为主,有时有低钾,低钙症状。
(1)脱水:患儿较快地消瘦,体重减轻,精神萎靡,皮肤苍白甚至发灰,弹性差,前囟和眼窝下陷,粘膜干燥,腹部凹陷,脉细数,血压降低和尿量减少,脱水分为轻,中,重三度:①轻度脱水:体液丢失占体重的5%以下,患儿精神稍差,面色略苍白,皮肤稍干但弹性尚好,眼窝稍差,面色略苍白,皮肤稍干但弹性尚好,眼窝稍陷,小便较平时略少;②中度脱水:体液丢失约占体重的5~10%,患儿萎靡,阵阵烦躁,皮肤苍白发灰,干燥,松弛,弹性差,捏起后不能立即展平,口周发青,前囟和眼窝明显下陷,唇及粘膜干燥,心音钝,腹部凹,四肢发凉,小便明显减少;③重度脱水:体液丢失占体重的10~15%,患儿萎靡,淡漠,对周围环境无反应,皮肤苍灰,弹性极差,捏起后不易平复,前囟与眼窝深陷,眼不闭,结膜干涩,哭无泪,角膜无光,口唇发绀,粘膜干燥,不清,心率速,血压不易测出,腹深陷,四肢厥冷,尿极少或无尿。
估计脱水程度时,应重视眼窝,前囟凹陷程度,低渗性脱水易出现皮肤弹性减低,而营养不良儿平时平时弹性就差,应予注意。
不同脱水类型临床症状也有差异,低渗性脱水时因细胞外液丢失多,患儿脱水症状出现早且较重,但口渴较轻,而萎靡较重;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内液外移,细胞外液相对丢失较少,患儿口渴明显,发热,烦躁,肌张力增高,偶有惊厥,眼窝,前囟凹陷较轻,手足较温,脉搏可及。
(2)酸中毒:主要是精神萎靡,呼吸深长,呈吧息状,严重者呼吸增快,甚至昏迷,新生儿或小婴儿无或较晚出现呼吸深长,主要表现为嗜睡,苍白,拒食,衰弱等,估计酸中毒时,要注意患儿年龄。
(3)低钾血症:多在水泻1周以上出现明显低钾,原有营养不良者出现较早,较重,一般患儿未输液前较少有低钾症状,输入不含钾液体后,随脱水酸中毒的纠正,逐渐出现低钾症状:精神萎靡,肌张力低,第一心音钝,再重则出现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腱反射减弱,如未及时补钾,低钾严重时可出现肌肉麻痹甚至呼吸肌麻痹,肠麻痹,膀胱麻痹,腱反射消失,心率减慢,心律不齐,心尖部出现收缩期杂音,心脏扩大,可危及生命,血甭钾在3.5mmol/L以下多出现低钾症状。
(4)低钙血症:原有营养不良,佝偻病或腹泻日久的患儿,常在轮液后出现烦躁不安,手足搐搦甚至惊厥等低钙症状,检查可见佛斯特氏和腓反射阳性。
(5)低镁血症:少数患儿纠正脱水,酸中毒,补充钙后出现低镁性手足搐搦症,表现为手足震颤,搐搦,哭闹,易受刺激,不能入睡,个别患儿在额部或皮肤皱摺处出现红晕。
三、婴幼儿腹泻疗法
原则
1、开始出现腹泻后,给消化道以适当的休息;
2、控制肠道内外感染;
3、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
4、良好的护理。
饮食疗法
开始时给消化道以适当休息,轻,中型患儿减食至平时半量左右4~6小时;重型者6~12小时,减食期间液体补充:轻,中型患儿配制“初液盐”口服,病毒性肠炎由于葡萄糖促进的钠运转障碍,口服葡萄糖液浓度不宜超过2%,钠浓度不超过50mmol/L;重型者应静脉输液,恢复饮食时,人乳喂养儿应减产每次哺乳时间;人工喂养儿可从米汤,稀藕粉或稀释的牛乳(或酸奶)开始,奶量和所加蔗糖都由少到多,由稀到浓,逐步增加,除食欲不振和严重呕吐外,加乳无须顾虑,因腹泻后患儿体内营养大量消耗,增加食物后虽大便次数可增加,但肠道吸收与食入量成正比,禁食过久或热量增加过缓都可导致营养不良,一般应于治疗48小时后给以足够热量,5天左右恢复正常饮食。
液体疗法
1、口服补液盐:1971年以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用口服补液盐(oralrehydrationsalt,ORS)所配制的饮料,在世界各地对不同病原和不同年龄的急性腹泻患儿推广应用,我国自1980年以来在各省市广泛使用,取得较好的效果,配制1升ORS饮料,需NaCI3.5G,NaHCO32.5g,KCI1.5g,葡萄糖20g,其电解质浓度为:Na90mmol/L,K20mmol/L,CI80mmol/L,HCO330mmol/L,葡萄糖111mmol/L,由于病毒性肠炎患儿多有等渗或高渗性脱水,应将ORS稀释1/3~1/2后口服No含量降至45~60mmol/L,K10~13.3mmol/L,以40~53.4mmol/L,HCO315~20mmol/L,葡萄糖56~74mmol/L,葡萄糖浓度仍保持促进消化道水,钠的吸收,第一日给ORS量:轻度脱水50~60ml/kg,在4小时内服完;中度脱水70~100ml/kg,在4~6小时内服完,同时应按后述方法补充钾和钙,最近,WHO推荐用枸橼酸钾代替原配方中的碳酸氢钠,因后者易潮解而枸橼酸钾则比较稳定,临床应用也证实了这种代替法的优点,此外WHO又倡导以ORS的配方的20克葡萄糖改为30克的米粉或其他谷物粉,认为用谷物粉配制后,味道可口患儿容易接受,服用时发生呕吐者较少,粪便成形较快,临床实践已证明其疗效,确能促进水和电解质的吸收,华西医科大学儿科曾以50克米粉代替原配方中的20克葡萄糖,确能防治脱水,优于用ORS原方,至于口服ORS有困难或有重度脱水发生循环衰竭者,皆需先静脉补液,如在农村不便进行静脉滴注,也可用胃管滴注ORS,如口服或胃管滴注ORS后脱水仍不见好,则应设法静脉输液。
2、胃肠道外补液:对呕吐或口服补液有困难及重度脱水患儿,应根据上册胃肠道外液体疗法补液原则,分步骤地进行治疗,先较快地恢复循环量并补充累积损失,再较慢地补充继续丢失和生理消耗,近十余年来,国际上补液供给液体总量和含钠液量都有减少趋势。
(1)补液总量:治疗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量应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丢失量和生理消耗量,依脱水程度补充总量120~200ml/kg(轻度脱水120~150ml/kg,中度脱水150~180ml/kg,重度脱水180~200ml/kg),一般病例4~12小时后可开始喂奶(奶量计算包括在上述液量内),如腹泻仍重,第二天有的仍需输液,高渗性脱水需在2~3日内缓慢纠正脱水,脱水纠正后每日液量只需补充继续丢失和生理消耗量约每日100~120ml/kg。
四、婴幼儿腹泻预防
1、鼓励母乳喂养,尤以生后4~6个月和第一个夏季最重要,应避免夏季断奶。
2、人工喂养时要注意饮食卫生和水源清洁,每次喂食前用开水洗烫食具,每日煮沸消毒一次。
3、母乳和人工喂养都应按时添加辅食,切忌几种辅食同时添加。
4、食欲不振或在发热初期,应减少奶和其他食物入量,以水代替,最好用口服补液盐配成饮料口服。
5、夏季炎热时避免过食或食用富于脂肪的食物,婴儿体温调节功能差,夏季要少穿衣服,注意居室通风。
6、患营养不良,佝偻病或肠道外感染时,应及时治疗,防止并发腹泻。
7、感染性腹泻,尤其是大肠杆菌,鼠伤寒或其他沙门氏菌和轮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很强,易在病房内广泛传播,必须严重消毒隔离,否则易在儿科病房发生交叉感染,消毒方法以过氧乙酸烟熏效果最好,其次是用新消毒表面消毒再加紫外线照射,腹泻病例的病房最好每月用过氧乙酸烟熏彻底消毒。
8、下地玩耍的小儿饭前便后要洗手。
9、医务人员要努力宣传小儿腹泻的预防措施,以免再犯腹泻。
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甚广,疫苗为理想的预防方法,对轮状病毒已有疫苗口服的报道,保护率为80%以上,但持久性尚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