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异装癖形成的原因
异装癖开始时一般在自己房间中穿异装,通过镜子自我欣赏。以后逐渐频繁起来,出现在公众场合,或穿异装入睡;先是部分异装,偶尔穿一两样女性服装,以后逐渐增加异性衣饰的件数直至全部使用异性装束。他们穿着异装时大多会体验到平静和舒适感,有的还有一种文雅和美丽的感觉。如果不穿或被制止穿异装时,则会引起强烈的紧张不安的情绪。患者在穿异装后能引起性兴奋,最初是手淫时穿,以后则是性生活时穿;多数患者结婚后,与妻子有性爱,少数患者后来转换成异性癖患者。
异装癖形成的原因有:
1.心理因素
有的患者对两性关系有一种惧怕和忧虑的心理。因此,有不少患者在不穿异性服装情况下性生活出现明显的阳痿症状,而穿了异性服装则无此性功能障碍。这大概是异性装扮解除了患者潜意识中对性活动的忧虑情绪或罪恶感的结果。
2.家庭环境的影响
患者在幼年时本身性别受到环境的影响,如父母本来想要个女孩,却偏偏生了个男孩,或者相反。为了填补心理上的缺憾,便把孩子打扮成异性并给予更多更大的关注和爱抚。
3.教育引导不当
有些父母总认为女孩子温顺听话、讲卫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时,总爱把男孩当女孩来对待,还常拿邻居家的女孩做榜样进行教育。或者相反,把女孩当男孩来教育,使孩子在儿童和青少年期缺乏正常的社会交往,养成异性化的气质性格。
二、异装癖与易性癖是否该矫正
性心理障碍有多种类型,“易装癖”、“易性癖”就属于性心理障碍的表现之一。产生这种心理上性障碍的原因不外乎有两点,一是遗传,二是早年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后天环境的影响。据了解,产生“易装”和“易性”倾向的人大都是受其父母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易装”、“易性”作为一种亚文化,与心理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王建平从事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工作已有十余年,她从心理学角度对“易装”、“易性”产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变性手术前后的心理辅导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她建议,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生理性别,及时帮助孩子纠正不正常的性取向。
环境造就性心理障碍
性心理障碍有多种类型,王建平认为,“易装癖”、“易性癖”就属于性心理障碍的表现之一。虽然心理学对性心理障碍有一定的研究,但对产生的主要原因目前并不太清楚。
不过,王建平表示,产生这种心理上性障碍的原因不外乎有两点,一是遗传,二是早年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后天环境的影响。据了解,产生“易装”和“易性”倾向的人大都是受其父母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比一般人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对于易装、易性者的心理问题,王建平认为,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要看其主观意愿。有些人受到的来自家庭或社会的压力小,周围朋友愿意接纳他,那么他的心理问题就会少一些。有些人心理素质比较好,也不容易产生太多的心理问题。但不可否认,易装、易性者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神经障碍类疾病。
中国的易装、易性者很少在白天出入公众场合,他们大都晚上出来活动。对此,王建平认为,这与整个社会环境对易装、易性者的接纳程度有关。
王建平说,在她从事心理咨询辅导的十余年里,很少有易装、易性者来做心理咨询。王建平说,如果有易装、易性者来找她咨询,她会建议他们尝试去适应和习惯社会公共环境对他们的态度。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调节这类人群心理的办法与调节一般人群心理问题并没有太大区别,不能单靠吃药解决。作为心理医师,应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接受自我,适应社会公众对他们的看法。
提到变性手术,王建平认为,根据西方国家的研究,对变性者进行的干预大都是无效的。有国外资料显示,针对易性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变性手术。不过,手术前、手术后需配合相应的心理辅导。
给予及时准确的心理辅导
在中国,变性手术前后是否有相应的心理辅导呢?王建平说,目前,中国的变性手术与心理辅导结合得还不太紧密。她提到,自己在美国曾遇到过几位因变性手术产生心理及精神问题的病人。变性给他们的婚姻家庭、工作生活带来变故,使他们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那么,心理咨询师应该给易性者在变性前后做哪些心理辅导呢?王建平认为,变性前,心理医师首先要确定当事人是不是出于自己真实而坚定的意愿决定变性。即使是出于个人的坚定意愿,还是要建议打算易性的人变换性别立场,进行更为慎重的思考。同时,心理医师应给当事人讲清楚变性以后将要面临的诸多困难。变性手术过程中,心理医师应协助易性者解决其预料之外的一些变化。手术后,心理医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一个心理帮助计划,帮助易性者适应新的性别角色,调节其心理情绪,引导他们带着新性别、新身份好好生活。
三、恋物癖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有哪些
1、处理好恋母情结的转化
对于恋物癖等性偏好障碍的防治要从幼儿开始,尤其是处理好3~5岁时幼儿恋母情结的转化。比如母亲一方面不要过于溺爱男孩,另外在孩子面前强化对父亲优良品质的认可,否则如果过度溺爱而又在面前指责孩子父亲的不是,会阻碍男孩将对母亲的依恋转换为对父亲的认同。
2、避免不良的性刺激
母亲在男孩3岁以后不宜与他同床共眠,不要在孩子面前穿着内衣,不要玩弄男孩的性器官,夫妻亲密行为尤其是性生活要避免让孩子看到。
3、及时正确的性教育
在不同年龄阶段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及时正确的性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两性生理和心理的差异,消除对异性的过分神秘感。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甚至早恋不要一味地打压而要合理地引导。
4、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要高度重视家庭环境对幼儿人格的影响。鼓励孩子努力学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如开朗大方、勇敢自信等。
四、恋物癖的表现
恋物癖的表现
1、恋物癖的人对异性本身毫无兴趣,将性欲专门指向物品。至于这些物品是什么人的则无关紧要。而正常的恋物心理则与此相反,是一种“爱屋及乌”的心理。
2、千方百计地收集其偏爱的异性的物体。不惜冒偷窃、名誉扫地、前途暗淡的危险,不停地到处寻找,若拿不到这些东西,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3、恋物癖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而且患者偷窃恋物的前后心理也是相当复杂、矛盾重重的,没有得到之前,往往感到焦虑、紧张和不安,一旦得手,虽然性心理得到了满足,但常常又会因憎恨自己的这种行为而产生自责、悔恨、忧郁、痛苦、自卑等心理冲突。因此,经常是有改过之心,无改过之举。
恋物癖的几个典型例子
1、恋物癖:就是以异性的物品或身体的某一部分为性活动对象,这种性变态多见于男性。他们对女性的内衣、内裤、胸罩、月经带、丝袜、发夹、别针等特别感兴趣,并通过这些引起性兴奋。有时对异性的手、足、头发产生恋癖。
2、恋尸癖:就是奸污女性尸体。
3、恋兽癖:就是把动物体作为性爱或发泄性欲的对象,如西方社会有人与猫、狗举行婚礼。
4、异装癖:就是以穿异性的衣服、鞋袜、内裤获得性满足。
5、异性癖:即性倒错,就是心理发生变态性质。男人总觉得自己本来是个女人,女人又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男人,倒错心理十分顽固,甚至愿意接受改性手术。据统计,目前,德国已有6000余名年轻人提出了“变性”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