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9个月的宝宝吐奶两大原因
宝宝吐奶情况一般都会在6个月后有所减少,如果到了9个月宝宝还有吐奶情况出现,那么宝妈们在排除了生理性原因外,就要开始考虑是不是因为疾病或者是自己喂奶不当等等造成吐奶问题了。接下了妈妈网百科为大家收集了一些9个月宝宝吐奶的常见原因,大家看看自己的宝宝有没有“中招”。 一:宝妈喂奶不当的原因1、喂奶姿势不对,如果宝宝在吮吸时过于平躺,会在吞咽时吸入空气,从而会吐奶。2、喂奶过饱,也就是吃得过多,但是这种情况一般吐奶不多,也不会持续发生,所以宝宝如果是偶尔吐奶那么可以考虑是这种情况。3、如果是母乳喂养,有可能因为妈妈饮食不好,所提供的奶水不好消化,所以导致宝宝吐奶。如果是奶粉喂养,有可能是所选的奶粉不适合宝宝,也会导致宝宝吐奶。4、宝妈乳头内陷,或吸空奶瓶、奶头内没有充满乳汁等,都会让宝宝吞入大量空气而发生溢奶。二:宝宝自身原因1、宝宝食道狭隘。由于食道不够宽,造成喂奶时候奶水外溢,这个种情况大多数是天生的,也有可能是后天发育不完全造成。2、感冒:由于咳嗽,腹压升高,也常常合并呕吐的症状。3、肠胃受凉。造成宝宝消化不好,胃气膨胀,造成吐奶。4、疾病感染:流行性腹泻、肝炎、中耳炎、肺炎、败血症、脑膜炎也是引起婴儿呕吐的原因。
二、预防9个月宝宝吐奶的办法
如何预防9个月宝宝吐奶?这是不少新手妈妈急需想要知道的问题,毕竟看着宝宝吐奶,总是会让宝妈因担心宝宝吃不好而揪心。预防9个月宝宝吐奶,以下是妈网百科为大家收集的资料,希望能帮到忙。预防9个月宝宝吐奶,首要的是要注意喂奶方式。不能让宝宝吃奶吃得太急,也不要吃得太饱,孩子吃饱后要轻轻抱起,头侧稍高,轻拍宝宝后背5-10分钟,让宝宝打嗝把吸进胃里的空气排出。当然,如果宝宝消化不好的,也可以适当然让宝宝口服助消化药物或肠道益生菌,如婴儿健脾散,妈咪爱等。其次,喂奶要定时定量。如果喂的量过多或两次喂奶时间太近,宝宝脆弱的胃会因过度膨胀而容易将奶吐出。另外,喂完奶以后,不要逗引孩子嬉笑或运动过甚,最好让孩子安静入睡,睡的姿势宜采用右侧卧位,以避免压迫胃部而引起吐奶,孩子的身上,也不要压得太重,衣着和包裹不能过紧。最后,要做好宝宝的保暖工作,不要让宝宝肠胃受凉或者是感冒,不然也容易造成吐奶。要注意的是,不要带宝宝到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防止受到疾病的感染导致吐奶。
三、婴幼儿拉肚子吃什么好呢
宝宝拉肚子除了日常护理外,粑粑麻麻还可以从饮食入手,通过食物来缓解宝宝拉肚子的状况。那么,宝宝拉肚子吃什么食物好呢?建议多吃一些具有止泻作用、容易消化的食物。下面就介绍8种来自民间妈妈的止泻食谱:1、煮苹果煮透的苹果有收敛的作用,每天给宝宝吃一个,有助于缓解宝宝拉肚子的情况。但煮苹果时要隔水煮,煮沸的苹果水也可以给宝宝喝一些。 2、软面条当宝宝拉肚子情况出现好转时,可以给宝宝煮些烂乎的面条,适当加一些青菜。这样能进一步给宝宝补充营养,宝宝吃了也比较好消化。3、焦米汤先把米粉或奶糕研成粉,炒到颜色发黄,再加适量的水和糖,然后烧成糊状就可以了。米粉加水以后再加热,止泻作用会更好哦!4、胡萝卜汤胡萝卜是碱性食物,所含的果胶能促使大便成形,是一种良好的止泻食物。5、稀饭当宝宝拉肚子时,多给宝宝喝稀饭,既容易消化,又有营养。6、栗糊膳用3~5个栗子,去壳捣烂,加水煮成糊状,加糖调味后食用,每天2—3次,有止泻作用。7、蛋黄膳将鸡蛋煮熟后去壳和蛋白,用蛋黄放在锅内小火熬炼取油,每天一个蛋黄油,分2—3次服,3天为一个疗程,既可以治疗腹泻,还可补脾益胃。8、喝姜茶当宝宝肚子受凉引起拉肚子时,可以给TA熬制些姜茶。记得要把姜切成碎末,煮开水后放入姜末,然后放入少量的熟茶,每天给宝宝喝一些能缓解宝宝拉肚子的症状。
四、宝宝拉肚子到底该不该吃东西
宝宝腹泻不可以吃东西?真相:如果宝宝没有呕吐的话,应该让宝宝正常饮食。许多人都有一种错误的认知,那就是觉得腹泻时应该禁食,这样才能给肠胃休息的时间。实际上,大部分腹泻的宝宝都可以正常进食。美国儿科学会下属网站指出,如果宝宝腹泻,但没有发生呕吐的情况,应该继续让宝宝保持正常的饮食,配方奶喂养都可以照常进行。可以比平时喂得稍微少一些,或者给予较易消化的食物。在腹泻时,人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都会增加,而宝宝与成年人相比又更容易出现脱水,因此适当补液是非常必要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仅仅通过口服补液就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90%以上各种病因和各年龄患者的急性腹泻。然而,补液并不等于“多喝水”,在补充水分的同时,还要补充盐分和矿物质才行。WHO推荐使用的补液方法是口服补液盐3代(ORS-III)。补液盐对配比和稀释浓度都有严格要求,因此也不建议家长自行用食盐配制盐水给宝宝服用。 宝宝腹泻的饮食原则1、宝宝腹泻时,可以给他吃稠粥、面条,并加些蔬菜、肉末或鱼末等,要停止进食高脂肪和难以消化的食物。2、在腹泻好转后,宝宝的饮食要逐渐恢复到平时饮食,原则上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尽量鼓励多吃,调整速度与时间取决于宝宝对饮食的耐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