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脂过低和高血脂一样危害健康
“目前在血脂管理上,存在三大认识误区:一味强调降脂,以为血脂越低越好;血脂稍微升高就赶紧进行降脂治疗;认为高脂血症患者应‘零脂’饮食,油、肉、蛋一概不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教授杨天伦提出,降血脂切莫一味求低,血脂降得过低同样危害健康。
高血脂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但血脂同时也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的必需物质。有研究显示,低胆固醇摄入水平(每天150~200毫克)人群的心脏病死亡人数,是高胆固醇摄入水平(大于300毫克)的2倍。还有研究显示,年龄超过70岁的老年人,胆固醇水平低于4.16毫摩尔/升时,其发生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危险性与胆固醇水平高于6.24毫摩尔/升相当。我国2000年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推荐胆固醇每日摄入量小于300毫克,2013年版已将每日推荐摄入量提高到300~500毫克。
针对部分高血脂患者过度忌口,以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出现营养不良、记忆力下降的现象,杨天伦指出,患者在饮食上对胆固醇的摄入要“量出为入”。有危险因素(如吸烟,患有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胆固醇控制要做到“进口”小于“出口”;无危险因素的患者,要做到“进口”与“出口”动态平衡,通过运动消耗等方式,实现“酒肉穿肠过,脂不血中留”。
二、血脂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人体内血脂的来源有两种途径,即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血脂是指在人体的肝脏、脂肪等组织细胞中合成的血脂成分;外源性血脂是指由食物中摄入的血脂成分。具体来说,内源性血脂是指通过人体自身分泌、合成的一类血清脂类物质。内源性血脂先经过肝脏、脂肪细胞,并与细胞结合后释放到血液中,便可成为供给人体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相对于内源性血脂而言,来自外界、不能由人体直接合成的血脂称为外源性血脂,这类血脂大多是人体从摄取的食物中吸收而来的。食物在经过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后脂类物质进入血液,从而成为血脂。
正常情况下,外源性血脂和内源性血脂相互制约,二者此消彼长,共同维持着人体的血脂代谢平衡。当人体从食物中摄取了脂类物质后,肠道对于脂肪的吸收量便会随之增加,此时血脂水平就会有所升高;但由于外源性血脂水平的升高,肝脏内的脂肪合成便会受到一定的抑制,从而使内源性血脂分泌量减少。相反,如若在进食中减少对外源性脂肪的摄取,那么人体的内源性血脂的合成速度便会加快,从而可以避免血脂水平偏低,这样能使人体的血脂水平始终维持在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而正是由于这种制约关系的存在,人体的血脂水平才能够良好地维持在稳定状态。若是长期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如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等,则会造成血脂升高,诱发疾病。
人体的血液犹如汽车的汽油,血浆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含量高,就相当于汽油中的杂质多或油路不通畅,那么高血脂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就不可避免。因此,正确认识高血脂,听听专家的指导与建议,掌握一些高血脂的调治方法,饮食得当,平时也可以用决明子和乌龙茶等组方为决乌汤茶这类组方茶长期泡饮,坚持运动,并始终如一地贯彻执行,相信高血脂一定会得到有效控制并向良性发展。
血脂在正常情况下是趋于稳定状态的,但血脂水平也易受非疾病因素的影响,如某人平时空腹血脂正常,食用高脂肪膳食2小时后抽血检查血脂,就会发现此时的血脂水平比平时空腹水平高出许多。但是这种膳食所造成的影响只是暂时的,通常在3-6小时之后血脂即可恢复正常。这就不难理解你到医院检查血脂时,医生要求你在进完晚餐后,不要再吃其他东西,空腹12小时后再抽血了。当然,短期饥饿也可因储存脂肪的大量动员,而使血脂含量暂时升高。
三、血脂异常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
高血脂就是甘油三酯高,就是血黏度高、血流缓慢。血脂是血中所含脂质的总称,其中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引起严重危害主要是胆固醇异常,尤其是LDL-C(低密度脂蛋白)过高。研究显示,甘油三酯的增加未能显示与冠心病、缺血性心血管病的相对风险增加相关。而如果血液中有过多的低密度脂蛋白,沉积于动脉血管壁,就会形成粥样斑块。有斑块的血管狭窄或破裂就直接导致急性心梗、中风甚至猝死。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目前最重要的血脂检测指标,并非甘油三酯。
误区二
体检化验单没有“箭头”就是正常。如今很多人都格外关注体检结果中的胆固醇指标,但鲜有人发现自己有胆固醇异常问题,因为化验单上并未发现有“箭头”。为什么流行病学专家的统计数据却如此之高呢?周玉杰教授介绍说,一般人群和已有冠心病或糖尿病等疾病,或者已经发生过心梗、中风的患者,血脂治疗值和目标值与化验单上显示的正常值是不同的。他们的血脂目标值要求更严格,要低于血脂化验单上的参考值,即“坏”胆固醇LDL-C需低于80mg/dL或者2.1mmol/L。重点人群,即40岁以上男性、绝经女性、肥胖、有黄色瘤、有血脂异常及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者的胆固醇指标也不能仅仅参考化验单上“不高于3mmol/L”这一指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此类人群应每年检测一次血脂。
误区三
胆固醇异常是慢性问题,即使不达标也不会有大碍。胆固醇异常在很多人眼中是一种慢性问题,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一时半会儿不会导致健康出大问题。实际上,以冠心病为主的心脑血管疾病往往与动脉粥样硬化密不可分,它的特征是:慢性进展、急性突变、全程炎症。“坏”胆固醇在动脉血管内壁慢慢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变窄、被阻塞住。并且,这些斑块就像一个个“不定时*”,随时可能破裂,导致急性心梗、中风。如果不尽早控制,年纪轻轻的患者也同样会遭遇斑块破裂带来的恶果。近年来,影视明星中突发心脑血管疾病者中就不乏中青年人。在2004年公布的一项报告中,仅在短短15年内,35~44岁之间的北京男性居民因冠心病而死亡的比率就增加了111%,45~54岁之间女性死亡率增加了40%。
误区四
保健品可以软化血管、降低血黏度,服用无副作用。对于顽固型血脂高患者,医学界公认“他汀”类药物是降胆固醇治疗的主导药物,在临床医师的严密指导下,“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四、高血脂患者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对于一般高血脂患者的合理饮食结构,有关专家将其归纳为一句话,即“一、二、三、四、五”。第一句话为“一、二、三、四、五”:“一”是指每日饮1袋牛奶,内含250毫克钙,既补充了钙和蛋白质,又减少了高血脂的发病机会。“二”是建议结合用这种经典中医益平茶,长期饮用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三”是指每日进食3份高蛋白质食品,每份可为瘦肉50克,或鸡蛋1个,或鸡鸭肉100克,或鱼虾100克,或豆腐100克,以每日早、中、晚餐各1份为宜;“四”是指“不甜不咸,有粗有细,三四五顿,七八成饱”即每天可吃3顿、4顿或5顿,每顿可吃七八成饱。“五”是指每日进食500克蔬菜和水果,一般每日吃400克蔬菜,100克水果。
一、碳水化合物食品。应忌的食品--番薯(产生腹气的食品)、干豆类、味浓的饼干类。
二、脂肪类食品。应忌的食品--动物油、生猪油、熏肉、油渍沙丁鱼。
三、蛋白质性食品。应忌的食品--脂肪多的食品(牛、猪的五花肉、排骨肉、鲸鱼肉、鲱鱼、鳗鱼、金枪鱼等)、加工品(香肠等)。
四、维生素、矿物质食品。应忌的食品--纤维硬的蔬菜(牛旁、竹笋、玉米)、刺激性强的蔬菜(香辛蔬菜、如芥菜、葱、芹菜类)。
五、其他食品。应忌的食品--香辛料(辣椒、芥末、咖喱粉、酒类饮料、咖啡、浓红茶等)、碳酸饮料、盐渍食品(咸菜类、咸鲑鱼、咸鱼子、腥鱼子、糖酱油煮的菜、酱菜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