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喉咙被异物卡住怎么办呢 咽部异物的家庭急救办法

导读:软而粘的东西年糕、口香糖、软糖,甚至面包这些软而粘的东西对孩子来说也危险,孩子噎着了,这时我们所采取的催吐方式是:让孩子侧躺。

一、宝宝噎着不同食物不同处理方法

 小而硬的东西

小玩具或玩具零件、糖果、钮扣、果核或坚果类的食物都有可能使宝宝噎住,这时,我们所采用的催吐方式是:

1、曲起一条腿,用膝盖抵住孩子的心窝,面朝下,急救者用力拍打孩子的背部。

2、如果还是无法吐出,请将孩子从后面抱起,头朝下,急救者用拳头抵住孩子的心窝,然后用进行挤压。

3、发现呼吸依然困难、脸色及身体开始转成紫色时,请尽快叫救护车。并在救护车到达之前,施以人工呼吸。

 软而粘的东西

年糕、口香糖、软糖,甚至面包这些软而粘的东西对孩子来说也危险,孩子噎着了,这时我们所采取的催吐方式是:

1、让孩子侧躺。

2、要孩子将嘴巴张开,如果您可以看到噎在喉咙里的东西的话,请用手指将东西抠出来。

3、看不到时,可用食指用力压在后舌根,帮助孩子催吐。

吞进鱼刺卡住了

1、如果是细小的鱼刺,可以吞一大口白饭。

2、让孩子的嘴巴张开,如果可以看得到鱼刺的位置,就用小镊子将鱼刺夹出。

3、如果无法看到或无法取出时,就请前往耳鼻喉或外科就医。

二、如何避免宝宝咽部卡异物

1、恰当优质食物:在宝宝还小的时候,不给宝宝吃表面光滑或带核的食物,如花生、豆类、梅子、枣子等。

2、良好饮食习惯:妈妈要时刻培养宝宝良好习惯进食习惯。在进食时,要禁止宝宝跑跳、吵闹,同时不要训斥,避免宝宝受到惊吓,出现咽部异物状况。

3、纠正不良习惯:妈妈发现宝宝有将小玩具、物品等含入口中玩耍的习惯时要立即纠正,同时不要给宝宝玩易吸入气道的小东西。

4、固定室内物品:妈妈要定期检查室内物品,及时加固那些已经松动的物品,尤其是铁钉、小架子等,防止宝宝把它们放进口中,引起咽部异物状况。

5、限制宠物活动:如果家里面有猫、狗等容易脱毛的宠物,为了防止宝宝吸入毛发,需要限制宠物活动空间,不要让宠物经常进入宝宝常活动的房间。妈妈也要定期清洁房间,将宠物的脱毛及时清理。

6、活动加强看护:宝宝自己活动时,需要选择那些小物品较少的地点。同时妈妈也不能放松警惕,只顾自己做家务、看书,这很容易忽视宝宝抓够一些小物品,如衣服上的纽扣、夹子等,从而发生咽部异物状况。

三、孩子被东西卡住喉咙抢救的方法

 1、鼓励咳嗽

引起窒息的异物多卡在喉咙,特别像薄膜、果冻类异物,通常只有部分被吸入喉腔,还有部分在声门外,这时鼓励宝宝大声咳嗽,有时可将异物咳出。

2、俯倾拍背

如果怀疑异物被宝宝吸入气道,应将宝宝上身前倾60度,俯卧于抢救者的臂肘上,头部下垂,抢救者以手用力拍打宝宝的背部,借助重力,促使异物排出。

 3、压腹冲击

有时咳嗽后,气体咳出而不能吸入,肺内气体渐少,咳出气流很小,这时需借助压腹和膈肌上升的冲击力,加大咳出的气流,将异物喷出。做法是让宝宝站立前倾,抢救者在其后用双手重叠拢在宝宝上腹部,冲击性挤压,使其腹压增高,膈肌抬高,加大胸腔压力,促使肺内产生强大气流将异物从气管内冲出。

4、心肺复苏

如果异物去除,阻塞缓解,但宝宝呼吸、心跳已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温馨提示:

1、在取异物时,不要试图取出看不到的异物,否则只会把异物推向更深处。

2、宝宝不宜吃整粒的炒豆、瓜籽、花生米、榛子、松子、蚕豆等食物,更不能带壳给宝宝玩,吃前应剥皮去壳并将果实砸碎。

3、吃果冻不能整块吞入口内,要将其在碗内切碎分成小块再给宝宝吃。

4、有的爸爸妈妈对拒服药物的宝宝,采取捏着鼻子灌药的办法,这也是非常危险的:捏住鼻子,宝宝用口喘气,极易将药水吸入气道。

5、宝宝吃东西时不要跟他说话,更不要惹他哭、逗他笑,以免食物被误吸。

四、咽部卡异物的三大危害

1、口咽异物

常见。异物多存留于扁桃体、舌根或会厌谷,常为细小的异物,易刺入组织内或隐藏于不易查知之处。症状因异物种类及刺入部位不同而异,常自觉咽喉刺痛,吞咽时加剧,多避免转动颈项,病人能指出疼痛所在部位。

 2、鼻咽异物

较少见。多见于小儿、外伤或手术中的意外。病史多不详,常有鼻阻塞症状,鼻涕带臭味,可有不明原因的发烧等症状,可并发咽鼓管炎、中耳炎等,检查易疏忽而漏诊。

 3、喉咽异物

多见于梨状窝或环后。症状同口咽异物,因异物较大,多有咽下困难;刺激喉粘膜,可有发痒、咳嗽,甚至引起喉粘膜水肿、血肿等,如阻塞喉入口,可有窒息的危险。有时因呛咳、吞咽、呕吐等动作使异物被吐出或咽下。

口咽及喉咽部异物,多属经口进入的尖锐细长物品,如鱼刺、麦芒、竹丝等,可刺入扁桃体、咽侧壁、舌根或会厌谷等处。较大异物常停留于梨状窝。尖锐异物可能刺透并穿过咽黏膜,埋藏于咽后壁,引起继发感染,甚至酿成脓肿。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