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生儿便血的原因会是哪些
1、宝宝吞咽了妈妈乳头破溃流出的血液:母乳喂养期间,特别是初期,妈妈的乳头很容易破溃,如果宝宝吞咽了妈妈乳头破溃处的血液,大便就会带有少许粉色或红色物质,大便检测查不到红细胞,却能查出潜血。
2、小肠黏膜受损:对于小宝宝来说,如果小肠黏膜受到损伤,大便也会带有红色物质,大便检测潜血呈阳性。大多数造成宝宝肠道损伤的原因是食物,其中最常见的是牛奶。这个时候会被肠液破坏,因此大便检测只能查到便潜血,并没有红细胞。但是,这种小肠损伤在不改变饮食的情况下会持续存在,造成宝宝生长发育迟缓。
3、消毒剂损伤肠道:有些妈妈认为宝宝很娇嫩,无法抵御外界的一些细菌病菌,长期给宝宝使用的器皿过分消毒。这样,宝宝在无形中接触消毒剂的机会也明显增多,长久下来,慢性消毒剂食入成了损伤宝宝肠道的元凶。这是因为消毒剂属于化学物质,会对肠黏膜造成损伤。
4、肛裂:宝宝肛门括约肌发育不够成熟,收缩和舒展调解不够完善,经常出现排便过程造成的小裂口,导致大便带有少量鲜血。
5、病毒或细菌感染:如果宝宝有腹泻现象,而且便便还带有血,可能是许多不同感染所引起的腹泻。这种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腹泻,有时会出现一种短暂的但又引人注目的血性粪便。
二、新生儿大便带血是正常的吗
许多细心的新妈妈会发现,宝宝的大便有时会带血。因此很多妈妈非常担心,是不是宝宝的身体出现了问题?那么,新生儿大便带血是正常的现象么?
新生儿大便带血在婴儿时期并不少见,长期慢性便血(隐性或显性),必然引起新生儿发育缓慢或停滞,严重者可出现头晕昏倒甚至影响心脏功能及智力发育,因此,新生儿大便带血并不是正常现象。
新生儿大便带血即新生儿的血液从肛门排出,大便带血,或全为血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均称为便血。便血一般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的出血,但偶尔可见上消化道出血。便血的颜色取决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血液在肠道停留的时间。便血伴有皮肤、猫膜或其他器官出血现象者,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新生儿便血的外观可为血与便相混或不相混,可表现为鲜红、粉红、暗红、黑色大便(显性血便);还有部分为大便颜色正常,而做大便化验时查出大便带血,医学上称为大便潜血阳性(隐性血便)。
新生儿便血可发生于从出生开始到进入成人的任何年龄阶段,其病因多见于肠息肉和先天性肠道发育异常畸形,不同的疾病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出现便血。
三、小儿便血能怎么办
小儿便血,指的是小儿肛门所排出的大便带血的现象。那么,小儿便血怎么办?
据专家指出,由于引起小儿便血的原因有很多,如肛裂、直肠息肉、急性坏死性肠炎等,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小儿出现便血的情况时,应先找出具体原因,再对症治疗。比如,因肛裂引起便血的,主要是由于小儿的饮食结构出了问题,他们爱吃零食、爱吃肉,不爱吃蔬菜、水果,不爱喝水,家长如果听之任之,就会导致小儿的大便干燥,从而引起肛裂。小儿的肛裂一开始时还只是少量的出血,若不加以干预,创口愈合了又撑裂,就容易发展为陈旧性肛裂。一旦发展为陈旧性肛裂,就需要手术治疗。
对于因肛裂而引起便血,治疗方法很简单,一是在肛裂的部位涂抹药膏,二是引导小儿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内排便,三是调整其饮食结构,强调均衡饮食。在饮食方面,可以多吃蔬菜和水果,尤其是具有滑肠效果的香蕉、多水分的梨和西瓜,都可以多吃。只要饮食调整了,经过一段时间后,肛裂的创口就会愈合,就不会发生便血了。
四、要如何预防小儿便血
如何预防小儿便血?据专家介绍,大多数小儿发生便血,是由于肛裂而引起的。而小儿便秘,就会引起肛裂和便血,因此,要预防便血,就是要预防便秘。
1、培养小儿按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小儿排便时,要选择家长和小儿时间都不紧张时,让小儿自然地排便,并每天耐心地按时进行,便可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
2、让小儿有适当的活动量。对于小婴儿,家长可让其在床上翻滚爬动,增加其活动量,预防便秘;对于大一点的小儿,家长可以在饭后多带他出去散步,增加其活动量,以预防便秘。
3、进行科学喂养。小儿的膳食应当结合其生理特点,满足生长需要,保障机体健康,因此要有合理的膳食结构。小儿除了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之外,应当多吃一些粗粮、蔬菜和水果等富含食物纤维的食品,这对预防小儿便秘有较大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当小儿已经出现便秘、肛裂、便血后,家长不能单纯使用通便泻药或向小儿肛门内塞进开塞露等方法,应让孩子多吃些新鲜水果和蔬菜,多喝水,标本同治,减轻患儿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