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胆囊息肉样病变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因尚不清楚,但一般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有密切关系,其中炎性息肉和腺肌增生症都是一种炎性反应性病变,胆固醇性息肉更是全身脂质代谢紊乱和胆囊局部炎症反应的结果,有人认为胆囊息肉与胆囊炎症或结石症,甚或两者都有关。
胆囊息肉是一种多发病,分为单发性胆囊息肉和多发性胆囊息肉两种,得了此病,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对于单发性胆囊息肉来说,如果息肉较小,手术切除后可能仅为胆固醇结晶。但假如确诊为多发性胆囊息肉,或体积较大的息肉,一般应考虑手术切除胆囊。否则,假如息肉恶变,成为胆囊癌,其预后极差,多数病人在发病数月内死亡。对于息肉较小,又不愿意手术者,应当严密随访,定期复查B超,如发生变化应尽早手术,现在胆囊切除可以做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
胆囊息肉是胆囊黏膜向胆囊腔内生长出一种突起的局限性病变。患者一般没有什么症状,有的患者只是感到右胁下不适,通过B超检查可被发现。近几年,随着B超检查的普及,临床发现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胆固醇息肉不必手术治疗,因为它不是真正的息肉,而是胆汁中胆固醇的结晶集结在一起所形成的桑葚状改变,其直径多在1厘米以下。可采用非手术及中药治疗。建议每天两杯德埔利旦舒茶,早晚各一杯,内部调理,滋养胆囊,清肝利胆,可以长期使用。
二、胆囊息肉样病变有哪些检查内容
胆囊息肉样病变一般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多在B超检查胆囊时发现。极少数病人有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可伴有腹痛,疼痛部位在右上腹或右季肋部,伴有向右肩背放射,也可引起黄疸、胆囊炎、胆道出血、胰腺炎等。
1、B超检查
能准确地显示病变的大小、位置、数量、囊壁的情况。
2、三维超声成像
可观察胆囊息肉的大小形态,分清息肉息肉样病变和胆囊壁的关系,通过不同切面的旋转来观察病变的连续性及病变表面的情况等信息,有助于提高胆囊息肉样病变与胆囊腺瘤或癌肿的鉴别。
3、内镜超声
检查观察息肉样病变与胆囊壁之关系,有助于胆囊息肉样病变与胆囊癌的鉴别。
4、CT仿真内镜
可以清晰地显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大小、生长部位、形态、表面、基底等影像改变。
5、增强CT或磁共振检查
超声检查的可靠性远大于CT、MRI的检查。
三、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治疗是怎样的
目前临床上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主要是依靠超声检查,在超声检查中可见胆囊腔内的息肉样病变,不随体位变动而移动,息肉样病变后无声影,可以是单个或多个,对于较大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应检测有无血流信号。影像学检查方法只能表明息肉的存在,并不能揭示息肉的病理性质。随着科学仪器的改进,对于较大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可以做三维超声成像、内镜超声、CT仿真内镜及增强CT或磁共振检查,有助于胆囊息肉样病变与胆囊腺瘤、胆囊癌的鉴别。
当超声发现有胆囊息肉样病变时,一般无明显症状,多发的胆囊息肉且小于1cm的,不需要手术,可继续观察。因此一般手术适应证为:
1、合并有胆囊炎,胆囊结石并有明显临床症状者。
2、胆囊息肉在1cm以上,无临床症状,单发的息肉。特别是在检查中发现息肉有丰富的血流或胆囊颈部的息肉。
3、疑有恶性变时,应手术治疗。
绝大多数专家对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手术处理就是做胆囊切除,其目地是预防。现在多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较小,恢复快,多数病人能接受。手术中对于疑有早期胆囊癌者,经病理检查证实是有癌变并已侵犯到胆囊肌层或浆膜层,理论上应做胆囊癌的淋巴结清扫或扩大切除。切除的胆囊都应做病理检查。
四、胆囊息肉样病变应该如何预防
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好低胆固醇饮食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息肉,所以,胆囊息肉患者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1、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
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及/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增加胆囊息肉的癌变系数。
2、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好
规律饮食、吃好早餐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胆囊内,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即可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多。
3、低胆固醇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