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阴阳"从古人就开始研究的一种哲学理念。后来应用到中医上,它渗透在中医的各个方面,中医看起来非常复杂难懂,但归纳起来最后都是用阴阳来总结的。古籍中"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说的就是人的身体能保持正常的活动,是依靠自身体内的"阳气"和"阴精"来调和的。如果阴阳出现了失调,就会生病。
在人身体出现阳虚的时候,身体的虚火就容易在寒凉环境的侵袭下上浮,形成由阳虚引起的虚火,而且还特别爱上火,所以阳虚是能引起上火的。我们知道"阳"在中医里指人体的温度、体格以及运动方面的功能,如果温暖的功能减退了,那身体就会出现偏寒的体质,喜欢热的,讨厌冷的。如果受到疾病侵袭后也多为寒症,不易发烧或者为低烧状态。当出现"阴盛阳衰"时,要多食补阳的食物,尤其是寒冷的季节,可以增加御寒的作用。
阳虚的人首先表现的症状就是四肢偏冷,特别畏寒,属于喜热不喜寒的人,眼圈偏黑,面色苍白,唇色也较浅,舌胎淡而厚,有的还有齿痕,嘴里没有味道,不太喜欢喝水,即使喝水也是选择温度较热的饮品,容易出汗,即使活动量不大也会造成气喘吁吁。阳虚的人排泄的大便多不成形,在食物没消化完就会排泄出体外。性格表现非常安静,情绪容易消沉易发生抑郁的倾向。
阳虚的人在饮食上多食用补阳的食物最好,可以增加体内的温度。平常的饮食中可以多吃杂粮与豆类。而蔬菜瓜果类也要以温热型为主,少食偏凉性果蔬。在肉类与蛋奶方面的食物以温热型及平和型的食品都有很好的补阳作用。总之,阳虚体质的人宜食温热型的食物,这些食物都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只能温补忌清补,多食用热量高并富有营养的食品为佳。
阴阳平衡是我们生命的根本,两者的平衡会让我们体内的脏腑功能保持平衡,身体的寒热平衡以及气血平衡,当三者都保持了平衡,我们的身体才会健康。当身体的阴阳任何一方处于劣势时,都要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方法,使身体保持阳气与阴精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