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生儿发热的几个处理方法
一、物理降温法
1、冷敷:通过致冷的方法使全身或某一局部的体温下降。冷敷的原理是,开始时将身体局部致冷,使该部位血管收缩,继之扩张,热量经传导散发至全身,可达到降温的目的。一般以头部冷敷为最常见。用橡皮布、塑料薄等不透水的物质膜制成手掌大小的口袋,里面装冰水或细小的冰块。将冰袋代放在宝宝的额头、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等部位,还可能制作成帽状冰袋戴在宝宝头上,做成枕头样放在宝宝枕部,或用毛巾在冷水中浸湿后挤干放在额头上冷敷。注意冰袋局部冷敷时,不宜持续时间过长,否则可引起局部缺血、缺氧以致冻伤。也可以使用退热贴退热,更加方便。
2、适当吹风:发热了并不代表要捂严实,给宝宝适当吹风能加速体温的散发,帮助退热。但注意不能对准宝宝的某一部位吹风,否则会使宝宝的某一局部受风。可以用电扇吹偏风或用摇头电扇吹风,风力不可太大,时间不可过长。吹风法适用于夏季,体质较好、体温过高的宝宝才能使用。
3、环境降温:在高温季节,当室内温度高时,可以在地面上泼凉水,用凉水拖地板,或启动空调机,加速室内通风,使室温下降,可利于高热宝宝散热。不要把宝宝捂得死死的,将宝宝的包被解开或脱去衣服都有助于散热。
4、温水擦身:温水可使血管扩张充血,改善血液循环,体内的热量可通过传导的方式达到散热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减轻组织缺氧,增加新陈代谢,降低宝宝对疼痛的感觉,使组织松弛,可解除因肌肉痉挛强直而引起的疼痛。妈妈先将开水放凉至32℃-36℃的水,将毛巾浸湿后擦试宝宝全身皮肤。擦完一遍后可稍停一会,待皮肤上的水分蒸发完再擦第二遍,直到体温明显下降。谨记不可使用稀释酒精给宝宝擦浴,会导致宝宝体温下降过快。
5、洗温水浴:给宝宝希格温水澡也有助于退热。也可采用温水混合器法将宝宝置温水盆中,水温以38℃为宜,用左手臂托住宝宝的头及肩部,要将宝宝的头露出水面,斜卧在贫中,5-10分钟后将宝宝抱出,将身上的水擦干,用单子包好,半小时后测体温。但要注意早产儿和体重过轻儿不可用洗浴的方法。
二、药物退热法
常用的退热药有阿斯匹林、阿鲁片、安乃近、醋氨本分或乙酰氨基酚等。给新生儿用退烧药,不同于成人,要根据年龄、体重决定服用量。扑热息痛口服每千克重10-15毫克;阿斯匹林口服,每千克体重8-10毫克;阿鲁片是阿斯匹林和鲁米那的合剂,适合于高热有惊厥史的宝宝,每次每千克体重8-10毫克;安乃近点鼻子,适用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用25%的安乃近稀释1倍后滴鼻,如2-6个月宝宝每次可滴5-10滴。
对于高热持续不退的宝宝,也可用中药紫雪散。妈妈最常用的退热药是美林,即布洛芬混悬液,用量0.25-0.5ml/kg/次,6-8小时可重复使用。一般2-3岁用5毫升/次。三岁以下小婴儿最好用泰诺林,0-3个月用0.4毫升/次,4-11个月用0.8毫升/次,12-23个月用1.2毫升/次,24-36个月用1.6毫升/次。
注意:在服用退热药的同时,要给宝宝多饮水,帮助其发汗,利尿,排毒。退热药用药间隔不少于4个小时,急于退热,一次用药量过大或间隔时间太短,重复用药可使体温下降过快,出汗太多,导致虚脱。有些宝宝对某些药物有过敏反应,因此切勿滥用退热药。最好先带宝宝看过医生,根据医嘱取药给宝宝服用,切勿自行买药给宝宝送服。
另外,发热的宝宝应卧床休息,减缓体力流失。发热的宝宝,以利于降温。妈妈还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变化,如果发现宝宝在发烧的同时伴有呼吸急促、喘憋、心慌、腹痛、腹泻、头痛、呕吐、尿色改变、全身有疹子,或局部红、肿、疼等应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诊治。
二、新生儿发热怎么判断
新生儿发热是一种常见的正常的是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反应,对免疫系统有重要的刺激作用。一般来说,发热即体温异常升高,新生儿的正常体温可波动于一定范围,如果妈妈发现宝宝有短暂的体温波动,但全身情况良好无病症,就不认为宝宝患病。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腋下体温一般为36-37℃;春秋冬三季平均值上午36.6℃,下午36.7℃,夏季上午36.9℃-36.95℃,下午37℃。当喂奶、饭后、运动、哭闹、衣被过厚、室温过高时,可使新生儿体温暂时升高到37.5℃左右,甚至偶达38℃;相反,若宝宝饥饿、体内热量低,还有一些体弱的病患儿处于少动状态或保暖条件不佳则体温可降为35℃左右,临床上称体温过低或体温不升,应及时采取保暖措施。
判断宝宝是否发热的最好办法就是测量体温。测体温的方法亦影响所测真实体温数值,如试体温的时间和条件不同,所测出得体温数值有差异,如腋表、口表和肛表所测得数值依次相差约0.5℃,即测腋表者最低,肛表者最高。测腋温应以5分钟为准,不宜超过10分钟以上,过久所测体温有渐增趋势。若口腔、肛门内有局部炎症时测得数值较高,而在寒冷环境中用腋表所测得数值可偏低,因此,对可疑发热的宝宝,妈妈应根据环境变化,认真核对体渐测量的准确性。
发热可分为四类:低热:小于38℃。中热:38℃-39℃。高热:39℃-41℃。极热:大于41℃。由于新生儿对发热的耐受力较好而表现反应不多,有时感冒时体温可突然升高达40℃左右。较大的宝宝体温会趋于稳定状态。若宝宝体温突然升高,身体状况较差没有精神,往往反映有较严重疾病发生,若发热2周以上或反复体温升高时,妈妈需及时带宝宝到医院认真查明原因,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三、新生儿发热的几个注意事项
发热是人体对抗疾病的自然反应,并不代表疾病本身。而且发热是许多疾病的初起症状,在没有明确诊断前,先不要急于为宝宝退热。
研究证明,发热时机体内的各种免疫功能都被激活,比体温正常时反应更加敏捷,表现为新陈代谢增快、抗体合成增加和吞噬细胞活性增强等。这些免疫功能,可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有利于病人恢复,因此发热有利于人体抵御病毒,是我们体内的一道防护墙。
在受到不同疾病病毒攻击时,人体表现出的发热的热度、热程、热型各有不同,可反映病情变化。因此,发热表现是用来作为诊断疾病、评价疗效和估计效果的重要参考。家长不要急于给宝宝退热,影响医生诊断病情。
新生儿发热的注意事项
1、新生儿发热时应以物理降温为主,不要轻易草率地使用退热药物。如果真的要使用药物,也必须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
2、若宝宝所处室内室温过高,要设法降低温度,同时稍微解开新生儿的包被,方便热量的散发。不可采取捂热法,如果包裹得太紧,会使热量散不出去,体温会进一步升高。
3、如果新生儿的体温超过39度,可以用温毛巾擦前额、颈部、腋下、四肢及大腿根部,以促使皮肤散热。这时还应多喂宝宝喝白开水,帮助排泄毒素。
4、一旦宝宝发热超过39度并持续一段时间后仍无退烧迹象,一定要马上带宝宝就医,看看是否有什么严重病症。
四、新生儿发热的两大常见原因
发热其实并不是一种病,只是人体对于身体异常状况的一种抵御反应。新生儿的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产热与散热易失去平衡、故体温容易波动,而且新生儿对高热耐受力差。而且新生儿抵抗力差,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容易受到细菌病毒侵袭。新生儿发热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类:
1、感染性
新生儿感染性发热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包括由细菌、立克次体、原虫、螺旋体、霉菌等所引起的急性感染,对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败血症和各种急性传染病等,都是引起发热的常见原因。
2、非感染性
产热、散热异常:如惊厥及癫痫持续状态所致的产热过多;由于广泛性鱼鳞病、广泛性皮炎、无汗腺症导致散热困难;或者由于家长包裹过多衣物导致散热系统异常等。
大量失血或失水:若受到外伤宝宝大量失血时,可使有效血循环量减少而致散热障碍,因而体温升高,但如发生循环衰竭,则正常代谢停滞,而产热过少,反而体温不升。
生物制剂或药物反应:多在治疗某些疾病时出现,如使用血清、菌苗、异体蛋白或某些药物(如磺胺类、*类等)后过敏。
中枢调节失调:新生儿神经发育不完全,会发生某些功能性低热及体温中枢调节失调,夏天室内温度过高,新生儿汗腺发育相对不足,散热差,易导致发热。
无菌组织被破坏或坏死:如白血病、血管内栓塞、烧伤、骨折、血肿、腹腔或胸腔内血液的吸收等。
其他原因:如脱水热。脱水热是由于喂水不够导致宝宝严重缺水,发热现象会持续数小时后逐渐退热,也可以1天内数次发热,但很少有连续发热数十天以上者。另外,如果新生儿出现核黄疸、颅内出血等均可引起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