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宝宝急性咽炎传不传染
宝宝急性咽炎不会传染的。
宝宝患急性咽喉炎如何治疗
1、中药治疗
a、服用银翘散。银翘散具有清热解毒、透表散邪的功能,适合口微渴、舌苔黄、舌尖红、咽喉疼痛、咳嗽、发热的宝宝。用法用量为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毫升,分3次服用。
b、凉隔散。凉隔散具有泻火清热的功能,适合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咳嗽咽痛、身热口渴、声音嘶哑的患者。用法用量为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毫升,分3次服用。
2、饮食治疗
a、多喝百合绿豆汤。百合绿豆汤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适用于防治感冒,主要材料有绿豆、百合、冰糖。用法用量为每日一次,连服数日。
b、多喝雪梨川贝汤。雪梨川贝汤具有清热利湿,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适用于咽喉肿痛、口舌干燥、热咳、痰热惊狂、消化不良之症状,主要材料有大雪梨1个,川贝末2~3克,冰糖15克。用法用量为每日1次。
c、多喝养阴清肺汤。养阴清肺汤主要材料是生地6克、元参4.5克、麦冬4克、贝母4克,丹皮4克,薄荷4克,生甘草4克。此汤具有养阴清肺利咽的功效,适合咽干舌燥、心烦、手脚心热、舌红苔少的患儿。用法用量为每日1剂,水煎取汁50-100毫升,每日服3次。
二、婴儿急性咽喉炎怎样护理
第一,家长一旦发现婴儿咽喉干燥,经常哭闹,不吃奶,就要马上带婴儿到医院就诊。因为婴儿年龄小,很多药物都不适合使用,因此家长要根据医生指导进行用药。
第二,急性咽喉炎多经过飞沫传播,家长在婴儿上呼吸道感染时,应尽量避免带婴儿到公共场所。对婴儿有害的刺激性气体、粉尘应尽量别人婴儿吸入口腔,严防有害气体再度引发婴儿急性咽喉炎。
第三,家长应让婴儿多活动,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提高对上呼吸道感染的抵抗力。在春夏之交,秋冬之交,家长要根据气候变化注意婴儿的保暖,让婴儿多穿衣服。
第四,家长应让婴儿多喝水,多喝水有利于缓解炎症,消除咽喉干燥之症,有利于婴儿疾病的恢复。
第五,婴儿急性咽喉炎病情较重时,会出现吞咽口水困难或呼吸困难的症状,家长应马上带婴儿到医院儿科就诊,千万不要乱用药,导致婴儿急性咽喉炎疾病加重,影响婴儿的健康成长。
三、宝宝急性咽炎症状
咽炎症状:
1、注意孩子的咳嗽声:咽喉炎起病时即有声音嘶哑、干咳,咳嗽时发出“空-空-空”的声音,似犬吠状。
2、出现呼吸困难:如病情进一步发展,鼻翼扇动、吸气时出现胸骨上提,导致吸气不畅并伴有喉鸣音,逐渐加重可发生显着的吸入性呼吸困难。
3、轻中度发热、三凹症:多数患儿可有不同程度发热,但高热少见,大多数为轻中度发热。体检可见面色青紫、三凹症(即吸气时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上腹部显着凹陷),病情尤以夜晚为重。
4、宝宝急性咽炎要注意休息,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如果因咽痛而影响进食者,应给予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咽痛剧烈或体温较高者,可口服APC,每次0.5克,或肌肉注射安痛定、柴胡注射液等。
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如果发现宝宝有以上的症状,就有可能是宝宝得了咽炎,发现症状后要给宝宝进行及时的治疗,可以服用相应的消炎药,或者去医院给宝宝看病,使宝宝的咽炎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治疗。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可以给孩子多一些流质食物来补充营养。
四、急性咽炎的偏方
急性咽炎的偏方1:六神丸:每次服10粒,每日服3次,儿童酌减,孕妇忌服。能清热解毒,利咽止痛,用于风热喉痹。
急性咽炎的偏方2.喉症丸:每次5~10粒,每日服2~3次,儿童酌减,孕妇忌服。功效、主治同上。
急性咽炎的偏方3.喉疾灵胶囊:每次服4粒,每日3次,儿童酌减。能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用于风热喉痹。
急性咽炎的偏方4.抗病毒口服液:每次服10ml(1支),每日3次。能疏风清热、活血消肿,可用于风热型咽炎。
急性咽炎的偏方5.牛黄解毒片:每次服2~4片,每日服2~3次,儿童酌减。能泄热通便,可用于急性咽炎属肺胃热盛、大便秘结者。
急性咽炎的偏方6银菊芍药汤:
金银花12克,野菊花15克,赤芍药10克。用清水500毫升,小火煎5~10分钟。头二煎分两次服,每日1~2剂。治咽喉肿痛,恶寒发热明显者。
急性咽炎的偏方7:蒲公英煎
蒲公英30克(鲜品量加倍)。用清水450毫升,煎10~15分钟,去渣温服。二煎再作一次服,每日1~2次,同时淡盐汤漱喉,每日3~4次。治咽肿如塞,恶寒发热较轻者。
急性咽炎的偏方8
(一)吹喉法将药物研成极细粉末,吹于咽部患处,以起到清热利咽、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的药物如双料喉风散、喉康散、复方西瓜霜、冰硼散、锡类散等。
(二)含漱法将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煎成汤剂或提取有效成分制水剂进行频频含漱,可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如银连漱口液、漱口方。
(三)含服法将中药制成片剂含服,使药物能在咽部停留较长时间而发挥局部治疗使用,常用药如健民咽喉片、草珊瑚含片、薄荷喉片等。
(四)蒸气吸入或超声雾化法将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煎汤。反复过滤,取滤液行蒸气吸入或超声雾化,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咽部而发挥治疗作用,方剂如银花、大青叶、黄芩、荆芥、牛蒡子、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