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治疗肛痈的方法 肛痈的诊断要点

导读:处方:黄柏、大黄、姜黄、白芷各60克,川朴、陈皮、苍术、南星、甘草各25克,天花粉30克共研细末,以茶水调和外敷或配成3%凡士林软膏。

一、治疗肛痈的方法有几种

治疗肛痈的方法 肛痈的诊断要点

1外敷法采用敷药治疗,阳证肛痈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使脓肿局限或消散。①玉露膏外敷,有凉血、清热、消肿之作用。处方:芙蓉花叶晒干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30%软膏敷患处,每日2-3次。②金黄膏外敷,有清热除湿,散瘀化痰,止痛消肿之功能。处方:黄柏、大黄姜黄、白芷各60克,川朴、陈皮、苍术、南星、甘草各25克,天花粉30克共研细末,以茶水调和外敷或配成3%凡士林软膏。阴证肛痈,用冲和膏。

2熏洗法该法适用于各期脓肿,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散结止痛之功,常用方药有祛毒汤等。

3切开法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成脓后宜早期切开排脓,不能让其自溃,因皮肤较坚韧,脓液易向深部及左右扩窜,而穿破皮肤较难,如不早期切开,脓液必然增大加深,粘膜下脓肿亦应早期切开排脓,切开时注意将脓肿下缘完全敞开,防止形成内盲瘘。

二、肛痈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1.肛门旁皮下脓肿发于肛门周围的皮下组织内,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成脓后按之应指,全身症状较轻。溃脓后易形成皮下肛瘘或低位瘘。

2.坐骨直肠窝脓肿位于坐骨直肠窝内,初起觉肛门部坠胀微痛,逐渐全身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肛门胀痛加剧或跳痛,坐卧不安,患侧肛周皮肤微红肿,肛门指检患侧直肠壁饱满,压痛明显,可有波动感。

3.骨盆直肠间隙脓肿位于提肛肌以上,腹膜反折以下,位置较深,局部症状不典型,仅觉肛门胀痛,全身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肛周皮肤多无明显红肿,肛门指检患侧直肠壁饱满、压痛及波动感,溃脓后多形成高位肛瘘。

4.直肠后间隙脓肿部位较深,表现为直肠内坠胀痛,逐渐加重,全身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肛周皮肤无明显改变,肛门指检直肠后壁饱满,压痛或波动感。

三、肛痈的证治分类

1.湿热蕴结证

主证:肛门周围突然肿痛,逐渐加剧,肛周压痛或见红肿,伴恶寒发热,口干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代表方:萆薢渗湿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常用药:萆薢、薏苡仁、丹皮、黄柏、赤苓、泽泻、通草、滑石。

 2.热毒炽盛证

主证:肛门肿痛剧烈,持续数日,痛如鸡啄,难以入寐,肛周红肿热痛,按之有应指感,或穿刺时有脓液;恶寒,发热,口干,便秘,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滑。

治法:清热解毒透脓。

代表方:透脓散加减。

常用药:黄芪、山甲、川芎、当归、皂角。

 3.阴虚毒恋证

主证:肛门肿痛,日久不消,皮色暗红,成脓时间长,溃脓稀薄,疮口难敛;伴午后潮热,心烦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

代表方:青蒿鳖甲汤合三妙丸加减。

常用药:青蒿、鳖甲、细生地、,知母、丹皮。

四、肛痈的病因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病因:早在《灵枢·痈疽》就有记载:“痈疽发于尻,名日锐疽,其状赤坚大,急治之,不治三十日死矣。”其后至宋·窦汉卿《疮疡全书》载有:“脏毒者,生于大肠尽处肛门是也,其势凶恶,皆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阴阳不调,脏腑不和,或房劳太过,或饮酽戾之酒或食五辛炙煿等味。蓄毒在内,流积为痈。”南宋末期,陈自明在《外科精要》(1263年)中记有:“谷道前后生痈,谓之悬痈。”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起病急骤、肛门烧灼痛或跳痛,疼痛剧烈,排便或行走时加重,少数有排尿困难。可伴有发冷、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肛门周围有硬结或肿块,局部温度增高、压痛或有波动。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20~40岁居多,婴幼儿也时有发生,男性多于女性。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