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颌下淋巴结炎有哪些护理措施
颌下淋巴结,人体结构组织之一,位于下颌间隙,颌下腺的前面,被腮腺口侧端覆盖着,大小约2~3毫米1.5~2.5毫米。正常人有300~600个淋巴结,沿淋巴管于身体凹陷及隐蔽处的血管周围群聚分布,如颈部、腋窝、腹股沟、滑车上、窝、腹膜后、肺门及肝门区等。淋巴结为圆形或椭圆形小体,直径0.1~2.5cm,正常时质软、光滑、无触痛,能移动,除颌下、腋下及腹股沟偶能触及1~2个外,一般不易触及。那么颌下淋巴结炎有哪些护理措施?
1、首先我们要确认疾病发生部位,然后根据部位选择相应的护理方法。
2、如果生病部位在手部,不允许再拿任何重的东西,最好用三角巾悬挂起来。
3、如果生病部位在手掌,就尽量把手掌朝着下边好让脓毒流出。
4、如果患病部位在脚上,忌多走动,应该躺在床上把脚悬挂起来。
5、痊愈后如果伸张功能受到影响,应当早期加以活动锻炼。
6、如果有畏寒、发热、头疼、乏力、和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最好卧床休息。
7、患病后不允许自己吃一些发散药;做到不抽烟不喝酒、辛辣的东西不碰、鱼肉不吃;最好卧床休息,以防摔倒撞伤患处;心态要平稳;不要有性生活。
二、颌下淋巴结炎的症状有哪些
口腔、咽部的感染常常引起颌下淋巴结肿大和疼痛,时大时小,淋巴结肿大不明显,但疼痛、压痛明显。淋巴结核多发生于颌下、胸锁乳突肌后前缘及锁骨上,患者多数有结核的乏力、低热、盗汗、消瘦等中毒症状。
1、慢性淋巴结炎
以明显的感染灶形式存在,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及压痛感,直径通常不超过2~3cm,经过治疗后会很快恢复正常。
2、结核性淋巴结炎
常见于青壮年人群,有乏力、发热、多汗、血沉增快症状,会伴随肺结。淋巴结分布不均,部分较轻部分较硬,常互相依附,和皮肤连接,灵敏度较差。
3、巨大淋巴结增生
该病十分罕见,会有不明缘由的淋巴结肿大症状,主要祸及胸腔,常常被误诊为胸腺瘤、浆细胞瘤、恶性淋巴瘤等。
4、恶性淋巴瘤
在任何人群都可患上,一般发生肿大后,可由黄豆小发展到枣子大,硬度适中,无疼痛感。到了晚期时,淋巴结肿大的情况严重后果,其半径可达10cm以上,甚至还会侵袭皮肤,使之出现溃烂久治不愈。
5、淋巴结转移瘤
其肿瘤质地较为硬实且不均,一般表现在局部,不易发展成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6、急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这两种疾病也是很容易导致淋巴结肿大的,特别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这种儿童常见疾病,其发作较急,还会伴有出血、发热、胸骨压痛以及肝脾肿大等。
7、血清病
其主要发生情况是在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疫苗等血清药剂之后,以淋巴结肿大为初期症状表现。可依据注射史及发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方面进行诊断。
三、颌下淋巴结炎有哪些发病原因
淋巴结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为了给患儿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首先需要了解本病的病因。
淋巴结炎是致病菌从损伤破裂的皮肤或黏膜侵入,或从其他感染性病灶,如疖、足癣等处侵入,经组织的淋巴间隙进入淋巴管,并进而累及所属淋巴结,导致的淋巴结非特异性炎症。
急性淋巴管炎继续扩散到局部淋巴结,或化脓性病灶经淋巴管蔓延到所属区域的淋巴结,就可引起急性淋巴结炎。如上肢、乳腺、胸壁、背部和脐以上腹壁的感染引起腋部淋巴结炎;下肢、脐以下腹壁、会阴和臀部的感染,可以发生腹股沟部淋巴结炎;头、面、口腔、颈部和肩部感染,引起颌下及颈部的淋巴结炎。
急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结炎的致病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只有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容易发生本病。长期的营养不良,贫血及其他慢性疾病使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容易感染细菌后易发生淋巴结炎。
而慢性淋巴结炎则是由于各种牙源性感染导致,如颌骨炎症口腔粘膜感染、溃疡扁桃体炎和咽炎耳鼻喉炎、皮肤涎腺等的感染。
淋巴结炎一旦扩散会给孩子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因此家长切勿忽视。家长需要了解清楚淋巴结炎的病因,当孩子出现症状后马上到医院诊治。
四、颌下淋巴结炎有哪些治疗方法
颌下淋巴结炎可通过以下方法治疗:
1、普通康复疗法:注意休息,清淡饮食,积极处理原发病灶。
2、药物治疗:可用青霉素和链霉素等广谱抗生素。对青霉素、链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也可选用甲硝唑(灭滴灵)。
3、局部治疗
红肿期可用荚蓉膏或化毒散软膏外敷,脓肿形成后,应切开排脓或可用铁箍散软膏与化毒散软膏各半调匀外敷。破溃后可用甲字提毒药捻,朱红纱条换药。若脓毒已尽,可外用甘乳膏,促其收口。
4、中医疗法:中医上根据不同病症表现有不同的治疗药方。
风热痰毒:肿块发生在颌颈部,全身恶寒发热,头痛,咽痛,口干。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敷。
治疗方法:疏风清热,化痰消肿。可用牛蒡解肌汤加减:牛蒡子16克,薄荷12克,金银花16克,连翘13克,夏枯草12克,荆芥12克,玄参12克,浙贝12克,僵蚕12克,生甘草12克。若热甚可加黄芩、山栀、板蓝根,若有便秘症状则可以加大黄。
肝郁痰火:肿块发生在腋下,全身发热,头痛,舌虹,苔黄,胸胁牵痛,口苦咽干。
治疗方法:清肝解郁,化痰散结。可用柴胡清肝汤加减:柴胡12克,川楝于12克,黄芩12克,生地16克,玄胡12克,牛蒡子12克,瓜蒌皮12克,浙贝12克,连翘12克,夏枯草12克,生甘草7克煎药。若肝火甚,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龙胆草、车前子。
温热蕴结:肿块发生在腹股沟部,全身发热,患肢拘急,小便黄热。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利湿消肿。苔黄腻,脉敷。可用五神汤合草薢渗湿汤加减,紫花地丁12克,蒲公英12克,忍冬蘑16克,黄柏12克,车前于12克,生苡仁16克,川牛膝12克,浙贝母12克,川楝于12克煎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