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部位养生

分泌性中耳炎注意什么 分泌性中耳炎的多种鉴别诊断方式

导读: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一、分泌性中耳炎应该注意什么

分泌性中耳炎注意什么 分泌性中耳炎的多种鉴别诊断方式

分泌性中耳炎的注意事项: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调适温暖,注意清洁卫生,这是预防风热外袭而致耳鸣的关键。

2、患伤风鼻塞、急咽痹等疾患,应及早治疗。擤鼻涕方法不正确也可导致中耳炎。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因此应提倡正确的擤鼻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侧。如果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时,可先用氯麻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3、游泳时应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染诱发中耳炎。

4、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忧郁与发怒,是预防肝火上扰而致耳鸣的主要措施,患肝火上扰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症者,更应及早治疗,以免一症未愈又生他症。

5、注意饮食调理,减少肥甘饮食,以防积滞成痰,是痰火壅结而致耳鸣的预防要务。忌食或少食辛辣炙煿的食物,对于防止肝火、痰火及肾精不足,虚火上扰而致耳鸣都有重要意义。

6、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思虑太甚、疲劳日久、房劳过度,对于防止脾气虚弱,心血不足,肾精不足,肾元亏虚所致耳鸣,都是很有必要的。

二、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有什么呢

分泌性中耳炎注意什么 分泌性中耳炎的多种鉴别诊断方式

 病因

对于正常鼓膜患者,咽鼓管是中耳与外界环境沟通的惟一管道。咽鼓管阻塞是造成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正常情况下,中耳内、外的气压基本相等。当咽鼓管由于各种原因出现通气功能障碍时,中耳的气体被黏膜吸收,中耳出现负压从而导致中耳黏膜的静脉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聚积于中耳,从而形成中耳积液。咽鼓管通气功能障碍又分为机械性功能障碍和功能性功能障碍两种。

1.机械性阻塞

鼻咽部各种良性或恶性占位性病变(如:腺样体肥大、鼻咽癌、鼻咽纤维血管瘤等),鼻腔和鼻窦疾病(如:慢性鼻窦炎、巨大鼻息肉、肥厚性鼻炎、鼻中隔偏曲等),长期的鼻咽腔填塞,咽鼓管咽口粘连,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通等),以及很少见的鼻咽白喉、结核、梅毒和艾滋病等特殊感染均可因直接压迫、堵塞咽口或影响淋巴回流,造成咽鼓管管腔黏膜肿胀等从而引起本病。

2.功能性通气功能障碍

小儿的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和咽鼓管咽肌等肌肉薄弱,收缩无力,加之咽鼓管软骨发育不够成熟,弹性较差,当咽鼓管处于负压状态时,软骨段的管壁甚易发生塌陷,导致中耳负压。细菌病毒感染、放射性损伤、先天性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不良、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等原因,引起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从而致咽鼓管开放阻力加大,也被认为是分泌性耳炎的原因之一。此外Ⅰ、Ⅲ型变态反应均可能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与过敏引起的咽鼓管黏膜水肿,管腔闭塞有关。

婴幼儿易患分泌性中耳炎与婴幼儿特殊的解剖结构有关。新生儿的咽鼓管短、宽而平直,鼻咽部的分泌物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炎症。分娩时难产、臀位、室息时作过人工呼吸的新生儿,羊水常易进入中耳内。母体患妊娠中毒症、先兆子痫或产前出血者,羊水也易进入中耳发生感染引起中耳炎。新生儿哺乳不当容易逆乳,特别是取平仰卧位用奶瓶人工哺养者,逆乳时乳汁潴积于鼻咽腔,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三、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式

分泌性中耳炎注意什么 分泌性中耳炎的多种鉴别诊断方式

 检查

1.鼓气耳镜检查或显微镜检查

鼓气耳镜检查方便易行,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诊断方法,也是社区检查鼓膜的首选方法。它可以改变外耳道的气压,观察鼓膜的活动情况。如发现鼓膜动度减低,同时伴有鼓膜内陷、色泽由正常的灰白色半透明状改变为橘黄色或琥珀色,见到气液平面或气泡即可诊断。与普通耳镜相比较,鼓气耳镜有着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2.声导抗测试

声导抗测试是反映中耳功能的快速、有效的客观测听方法。由于鼓气耳镜对于2岁以下儿童的鼓膜和中耳情况判断困难,声导抗则提供了方便的测试。声导抗的鼓室压图可呈B型和C型。开始时咽鼓管功能不良或堵塞,中耳气体被吸收形成负压,鼓膜内陷,鼓室压峰压点向负压侧位移,以C型曲线多见。当病变逐渐进展,鼓膜更加内陷,出现鼓室积液,传音结构质量增加而使声导抗进一步增加,鼓室劲度加大,鼓膜和听骨链活动降低,峰压点就越偏向负值,当声顺减弱或无变化时则成为无峰的B型图。

一般认为,如鼓室导抗图为B型,结合临床可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但是,新生儿和婴儿出生后外耳和中耳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如1岁以内婴儿外耳道大小和直径的增加,使其顺应性也发生变化,导致外耳道共振增益和共振频率发生改变;随着生后6个月内鼓膜到镫骨底板距离的增长,增加了中耳含气腔,扩大了中耳腔的容积,此时乳突气化也增加,中耳腔容积增加使鼓膜的顺应性和控制低频传导方面受到重要影响;此外,中耳腔中存在的羊水和间叶细胞逐渐消失(可持续到生后5个月),也使得中耳总质量减少;镫骨密度降低,质量减少;听骨链关节之间和镫骨底板附着到卵圆窗上的紧密程度也在改变,这些都减少了抵抗成分。因此,常规的226Hz探测音测试的鼓室图不能真实地反映6个月以内婴幼儿中耳有无病变和中耳功能。因此大于4个月患儿使用226HZ的探测音,小于4个月的患儿使用高频率的探测音(1000Hz)。这样可使检查结果更加准确。

3.鼓膜穿刺或鼓膜切开术

在耳显微镜或内镜下,于鼓膜前下方进行穿刺或切开,若有浆液样或黏液样液体流出则可证实分泌性中耳炎的存在。其为一种有创性诊断方式,不但可以明确诊断,同时可以达到治疗目的。

4.鼻咽部检查

成人患者,用鼻内镜或多功能纤维鼻咽镜直接观察鼻咽部及咽鼓管咽口情况。排除鼻咽部占位性病变。

5.颞骨高分辨率薄层CT

单侧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经过治疗无效,应警惕黏膜下型鼻咽癌累及咽旁间隙,压迫咽鼓管。如鉴别诊断需要,或需要排除鼻咽部和咽旁间隙占位者,颞骨高分辨率薄层CT可了解中耳情况,将CT片调到软组织窗时可观察咽旁间隙有无占位。必要时需进行增强扫描。

四、分泌性中耳炎的多种鉴别诊断方式

分泌性中耳炎注意什么 分泌性中耳炎的多种鉴别诊断方式

鉴别诊断

 1.急性中耳炎

婴幼儿及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应与急性中耳炎相鉴别。急性中耳炎治疗不彻底或迁延不愈可转换为分泌性中耳炎。多病程较短,患者可有剧烈耳痛、耳流脓等症状,分泌性中耳炎多病程较长,多以耳闷为主要症状,耳痛呈间断性,较轻,甚至无耳痛表现。

2.鼻咽癌或鼻咽部占位性病变

  典型的鼻咽癌早期症状可为涕中带血、颈部包块。但有些患者耳部症状先于上述症状,癌肿在鼻咽部的黏膜下潜行,鼻内镜检查在早期不易发现。对于单耳分泌性中耳炎,特殊地区患者,应高度警惕。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中耳胆脂瘤

松弛部穿孔被痂皮覆盖,耳鼓膜紧张部显示鼓室积液,此类患者应仔细检查松弛部,必要时行颞骨的高分辨率CT,以除外中耳胆脂瘤。

4.粘连性中耳炎

主诉为听力减退和闷胀感,检查鼓膜与鼓岬粘连以资鉴别。

5.鼓室硬化

属慢性中耳炎的后遗病变。主诉听力下降和耳闷胀感。一般病史较长,有中耳炎病史。鼓膜可以完整,鼓室内大量硬化症包裹听骨链,影响声能传导。颞骨CT或手术探查可以明确诊断。

6.胆固醇肉芽肿

患者主诉听力减退和耳闷胀感。但耳科检查可见鼓膜呈蓝色,颞骨CT提示鼓窦入口狭窄,可有骨质破坏。手术探查及病例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7.先天性或后天性中耳胆脂瘤

对于鼓膜完整的中耳胆脂瘤,主诉听力下降,检查鼓膜完整,透光度差,听力图显示为传导性听力损失,容易混淆。但鼓室积液征不明显,鼓膜透光度差,可透过鼓膜见到白色的实性团块样物位于鼓膜内侧的鼓室内。

8.自发性或外伤性脑脊液耳漏

可主诉患侧反复发生脑膜炎,检查显示鼓室内液体积聚。年轻患者,根据病史、查体及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诊。外伤性者则有明确的外伤史。

9.外淋巴漏

两窗破裂和先天性裂隙,造成外淋巴液漏至中耳鼓室腔。可表现为鼓室积液,但患者有眩晕病史,遇强声刺激可诱发眩晕。听力图提示感音神经性耳聋。

10.Wergerner肉芽肿

虽然属于少见病,但疾病初期容易误诊为分泌性中耳炎。双耳发病,病程迁延和顽固,伴有全身发热、肺部及肾脏病变,ANCA等抗体阳性,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应高度警惕该病。

11.其他

当咽鼓管功能不良或耳硬化症,听力曲线为传导性聋,另外,内耳的病变如梅尼埃病、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等,可表现为耳闷胀感,尤其是听力曲线上显示有骨气导间距时则容易混淆。但鼓膜检查无积液征,声导抗图显示为A型图或C型图,而非B型图;内耳病变以感音神经性聋为其主要特征,以资鉴别。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