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马脊髓炎的病理 马脑脊髓炎的治疗方法

导读:通过补体结合试验和用小鼠脑内接种进行中和试验以及在组织培养物中进行空斑抑制试验,证明了此病毒与其他虫媒病毒截然不同。

一、马脑脊髓炎的病原

马脊髓炎的病理 马脑脊髓炎的治疗方法

马脑脊髓炎病毒属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病毒为等轴对称,有囊膜的球形粒子,大小为25-70nm,衣壳为二十面体对称,病毒含4%-6%的单链RNA,其分子量大约3×10,RNA中心芯髓有感染性。比重为1.13,粒子于60℃经10分钟灭活。此病毒能抵抗冻融,低温保存稳定。*和脱氧胆酸能灭活病毒。死后病毒迅速在组织中消失。病毒易被甲醛溶液而不被苯酸破坏。有血凝素已被找到,溶血素存在。通过补体结合试验和用小鼠脑内接种进行中和试验以及在组织培养物中进行空斑抑制试验,证明了此病毒与其他虫媒病毒截然不同。在血凝抑制试验中可找到一些与其他甲病毒共同的抗原成分。在来自不同地区的东方型马脑脊髓炎病毒株之间,有一些轻微的抗原差异。此病毒与某些其他虫媒病毒、粘病毒和小RNA病毒之间,有干扰作用。

西方型马脑脊髓炎病毒的大小基本上与东方型马脑脊髓炎病毒相同,其多数物理化学特征亦相同。据估计,一个受了感染的细胞能释放出100个有感染性的病毒粒子,但每次只能释放出几个。空斑抑制试验确定,它与辛德毕斯病毒的亲缘关系比其他甲病毒更密切。血凝抑制试验也证实了这点,而且证明与其他甲病毒有一些交叉反应。此病毒也能产生可以检测出来的干扰素量,所以就常用它来研究许多病毒在组织培养物中产生的各种非特异性蛋白质。

二、马脑脊髓炎的病理

马脊髓炎的病理 马脑脊髓炎的治疗方法

病毒通过媒介昆虫侵入动物体内后,在侵入门户和/或邻近的局部淋巴结内复制,引发第一期病毒血病。此时的病毒只侵犯神经系统以外的组织、器官,并大量繁殖,从而引起第二期高滴度病毒血症。神经组织以外的组织器官感染也可直接引起临诊症状。继后便可经几条途径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①越过中枢神经系统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②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复制,释放病毒粒子进入脑实质;

③脉络膜和室管膜被感染,侵入脑脊髓液;

④携带病毒的炎性细胞或淋巴细胞进入脑实质。一旦病毒进入脑实质,直接损伤神经原使其失去功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繁殖的病毒不再进入血循环。

东方型、西方型以及马脑脊髓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虽有一定的差异,但依据病理学变化难以确定本病的类型。一般来讲,本病缺乏眼观病变,严重的病例仅表现为脑膜水肿,脑实质充血、水肿和点状出血,尤其是间脑和脊髓呈喷雾状出血点与局灶性坏死。病变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分布依病毒株而有所不同。东方型表现皮质有弥漫性病变,病灶数目众多;嗜中性白细胞在渗出物中占优势,这可表示感染严重与病程短暂,但不能构成对东方型的确认。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局限于脑和脑髓的灰质。马脑脊髓炎的基本特征是,病程初期(1天或1天以内),脑灰质和软化病灶中有局灶性嗜中性白细胞浸润,血管内皮细胞尤其是静脉的内皮细胞肿胀,常见透明血栓或由嗜中性白细胞组成的栓子;血管周围出血、水肿,并由淋巴细胞与嗜中性白细胞浸润而形成管套。2天后嗜中性白细胞逐渐消失,管套转为淋巴细胞性,呈典型的非化脓性脑炎,且有局灶性的弥温性小胶质细胞增生。Hurst氏曾描述与波那病(Bornadisease)相似的核内包涵体,但一般很难发现。最严重的病变位于大脑皮质,尤其是脑前区,嗅球和视神经区,也可见于丘脑与海马回,从丘脑尾开始炎症减轻,神经核群出现非选择性损伤。小脑病变轻微,炎症由于深部核群和散发于皮质。脊髓背角、腹角均发生轻度变化,分布无规律性,不侵犯半月状神经节。

三、马脑脊髓炎的治疗方法

马脊髓炎的病理 马脑脊髓炎的治疗方法

马传染性脑脊髓炎是由马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马最易感染,骡、驴发病较少。以6一10岁壮令马多发,幼畜很少患此病。病马和带毒马是本病的传染来源。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吸血具虫中的蟀和蚊等的叮咬经皮肤而感染。病的流行有一定的地区性和明显的季节性。每年6月开始发病.8一9月份达到高潮,10月以后逐渐减少,本病多为散发。

波那病潜伏期至少4周,体温微升,食欲减退,吞咽困难,黄疽,便秘,疲倦无神。走路踉跄摇摆,项强直,向上弯曲.有强制的圆圈运动,晕眩和突然倒地,脊柱感觉过敏,神态扰乱,反射兴奋增强,对光线、音响和触摸均表现突然惊恐,甚至全身痉挛。病程1-3周,病死率90%以上。

美洲马传染性脑脊髓炎:潜伏期1-3周病初体温39.5-42℃,嗜眠,作转圈运动,肌肉震颤,结膜轻度黄染。

嗜眠型:在高热时,同时沉郁,唇下垂,不能吞咽,肠蠕动停止,肌肉痉挛,很少表现运动障碍。

四、马脑脊髓炎的临床症状

马脊髓炎的病理 马脑脊髓炎的治疗方法

传染性脑脊髓炎是马属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6~10岁壮马最易感染。3岁以下幼龄马少发。临床上以中枢神经机能紊乱为主,有的表现沉郁,有的表现狂暴不安,或两者交替出现。各种反射减弱或消失,最后麻痹倒地。

该病防治中,要严防引入传染源;做好灭虫工作,防止吸血昆虫侵袭马体。发生本病时应禁止马匹调拨、流动,对马厩、马场及用具等用3%火碱液或3%~5%来苏儿液,或10%生石灰水消毒。病马尸体应妥善处理。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病马进行对症治疗。每天脉注射葡萄糖1000毫升和40%乌洛托品,以保肝解毒。发生酸中毒时,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液300~800毫升。对兴奋的病马可每次肌肉注射氯丙嗪200~500毫克,或用水合氯醛20~30克,淀粉50克,水1000毫升混合后灌肠。对兴奋,沉郁交替的病马,可静脉注射安澳液50~100毫升。为降低脑内压、可从颈静脉放血1000~2000毫升,而后静脉10%~25%葡萄粮或高渗氯化钠500~1000毫升。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