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段骨缺损的病因有哪些
骨缺损指骨的结构完整性被破坏,是临床常见病。典型的缺损局部临床表现,结合X线检查,即可明确诊断。较小的骨缺损(通常指8mm以下),对于一个健康的非吸烟者来说,有可能自行愈合;但骨缺损过大,或者是在较小的骨头上的骨缺损,很难完全愈合。创伤、感染、肿瘤、骨髓炎手术清创、以及各种先天性疾病是导致骨缺损的主要原因。
先天性因素(35%):唇腭裂是常见因素之一。据统计我国唇腭裂发生率为1‰。尚有先天性耳损伤,其中耳缺损较多见,鼻缺损较少见。产生以上缺损畸形主要由于孕期母体的营养不足,内分泌失调,感染,精神刺激,损伤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外伤性因素(15%):外伤是引起本病的一大因素。平时常见的外伤有工伤、烧伤、爆炸伤及交通事故等所造成的颌骨、耳、鼻、眼及肢体的损伤。
医源性因素(25%):最常见的是由于各类肿瘤手术切除后造成的骨缺损。
二、大段骨缺损的临界值是多少
开放性胫骨骨折约占所有胫骨骨折的12%-24%。在高能量损伤中,约有20%-40%开放性胫骨骨干骨折伴有骨缺损,而且超过60%是Gustilo-AndersonⅢ型。这部分严重骨折中大多可发生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骨折延迟愈合、畸形愈合、不愈合和功能恢复差。
影响骨折愈合的其中一个因素就是骨缺损,但是目前大段骨缺损临界值仍未达成共识。骨折愈合标准是影像学上4侧皮质至少有2侧有骨桥连接且内固定物稳定。有研究结果显示骨折愈合的患者平均RABG为12±1mm,而骨折不愈合的患者为20±2mm。两组患者的RABG的差异性在移除8例感染患者后更加显著。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RABG可有效预测骨折愈合情况,且RABG大于25mm是临界值。当患者RABG小于25mm时,有超过50%几率在无需手术干预情况下即可获得骨折愈合。本研究中RABG大于25mm的病例中没有获得骨折愈合的。
三、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骨缺损由创伤、骨髓炎、骨肿瘤切除和先天性骨缺损等引起,治疗过程漫长,疗效不确定,给患者生理和精神上都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对于有足够软组织覆盖的小范围骨缺损,可以用传统的松质骨或骨替代物进行植骨。然而,如果骨缺损为超过4~5CM的大段骨缺损,无论是否伴有软组织缺损,治疗难度明显增加。目前,带血管的骨移植和Ilizarov技术已经成为治疗大段骨缺损的金标准。
Ilizarov技术遵循组织再生的张力一应力法则,通过外固定器对损伤或骨缺损的肢体提供支持,完成矫形、撑开或压缩。截断骨缺损远端或近端骨,利用外固定装置将具有活性的骨段按照适当的速度与频率向骨缺损残端滑移、靠拢,在外固定支架固定下最终使骨缺损得到修复。这一技术用于骨缺损的治疗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优势,挽救了许多濒临截肢的肢体。目前认为,凡是传统骨科技术难以处理的肢体畸形、复杂骨折、骨髓炎、骨肿瘤节段性截肢后的肢体形态与功能重建,均有可能采用Ilizarov技术获得满意疗效。
四、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有哪些新技术
近年来,针对骨缺损治疗也出现一些新的技术,如髓内钉骨延长技术、生物膜技术、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以及组织工程技术等。目前认为Ilizarov技术对于传统骨科技术难以处理的肢体畸形、复杂骨折、骨髓炎、骨肿瘤节段性截肢后的骨缺损,均可获得满意疗效。在具备显微外科技术的前提下,带血管的移植腓骨特别适合于局部有良好血供的血管床、丰富的软组织覆盖以及能严格控制感染的骨缺损。在Ilizarov技术及显微外科技术有困难的情况下,Masquelet技术特别适合于大范围骨缺损、骨缺损伴严重感染、骨髓炎及骨肿瘤术后骨缺损。动力骨牵张髓内钉(ISKD)系统尤其适用于存在严重短缩肢体的延长,有望降低传统Ilizarov技术外固定支架方法的不足。笔者对现阶段长骨大段骨缺损各主要治疗方法优缺点和并发症进行综述,同时简要探讨长骨骨缺损的术前评估及诊疗策略,以帮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