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部位养生

肠痈、胃痈、肺痈的临床表现 肠痈、胃痈、肺痈的治疗措施

导读:轻症初起上腹部或脐周作痛,阵发性钝痛,数小时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部,逐渐加重,伴有恶寒发热,恶心呕吐,便秘,腹胀,溲赤,苔黄腻,脉洪数。

一、肠痈、胃痈、肺痈的临床表现

肠痈、胃痈、肺痈的临床表现 肠痈、胃痈、肺痈的治疗措施

肠痈

肠痈,疾病名。痈疽之发肠部者。出《素问·厥论》。肠痈为外科常见急腹症,属急腹症范畴。多因饮食失节,暴怒忧思,跌扑奔走,使肠胃部运化功能失职,湿热邪毒内壅于肠而发。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之败血浊气壅遏于阑门而成。以持续伴有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肌紧张、反跳痛为特征。可发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率居外科急腹症的首位。

肠痈临床表现

1.轻症

初起上腹部或脐周作痛,阵发性钝痛,数小时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部,逐渐加重,伴有恶寒发热,恶心呕吐,便秘,腹胀,溲赤,苔黄腻,脉洪数。

2.重症

痛处固定不移,痛势加剧,腹肌紧张拘急,拒按,局部可触及局限性肿物,高热不退,属肠痈重症,应采取综合疗法。

胃痈

相当于西医学的消化性溃疡。本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胃痈临床表现

1、以上腹部中、下脘疼痛为主,疼痛是灼热、嘈杂性疼痛。

2、临床表现特点:

a)慢性过程,一般少则几年,多则十余年甚至几十年。

b)周期性发作:在患病过程中,多出现发作期与缓解期,互相交替。

c)典型症状即上腹部中、下脘疼痛。

d)常伴吐、吞酸,恶心,呕吐,大便时干时溏,或黑而润泽,消瘦。

肺痈

肺痈属内痈之一,是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丰富的经验,历代医家创立了许多有效方剂,其中不少方药长期为临床所选用。

肺痈临床表现

热毒瘀结,血败肉腐成痈所引起的肺痈症状,如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痰等,是肺痈的临床表现特征。本病发病多急,常突然出现恶寒或寒战,高热,午后热甚,咳嗽胸痛,咯吐黏浊痰,经过旬日左右,痰量增多,咳痰如脓,有腥臭味,或脓血相兼,甚则咯血量多,随着脓血的大量排出,身热下降,症状减轻,病情有所好转,经数周逐渐恢复。如脓毒不净,持续咳嗽,咯吐脓血臭痰,低烧,出汗,形体消瘦者,则可转入慢性。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实。恢复阶段,多见气阴两虚,故舌质红或淡红,脉细或细数无力为多见。

二、肠痈的治疗

肠痈、胃痈、肺痈的临床表现 肠痈、胃痈、肺痈的治疗措施

肠痈治疗

《金匮要略》:“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丹皮汤主之”。治宜活血化瘀解毒之剂。

分阶段治疗

①若初起小腹疼痛,脉芤数者,可用大黄汤轻下之。

②若肠痈已溃脓者,则疼痛淋沥不已,治宜托而补之,可选用七贤汤内服。

③若肠痈向外穿破腹壁者,治同痈疽之内外治法。

④若传统治疗或保守疗法难于取效,而脓将成并有形成溃脓之势者,则应手术治疗。

分部位治疗

①大肠痈

发于少腹天枢穴部位多因大肠痈疽相连结之化脓性感染。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

内服可选用清肠饮化裁,后期若见气血两虚者可以八珍汤加减治之。或参肠痈等条之诊治原则与方药。

②小肠痈

发于小肠间之内痈,《疡科心得集》卷中:“小肠痈者,少腹肿而硬,按之则痛,左腿屈而不伸,溲数似淋,时时汗出复恶寒,身皮甲错,腹皮急则腹胀大。”

脉迟紧者脓未成,宜牡丹皮汤下之;脉洪数者脓已成,宜薏苡仁汤。参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十五。证见气血虚者,可选用八珍汤化裁。

③盘肠痈

⑴指肠痈化脓后,脓汁从脐部溢出者。见《张氏医通》卷七。相当于脐肠漏,宜手术治疗。

⑵见清抄本《外科或问》。抄本指出:“此因脏腑积热归大小肠,或因食死畜肉发毒于左腹肠下,初觉红肿如粟,渐大如杯盘。”

治法:以活命饮加柴胡胜金丹。

三、胃痈的辨证论治

肠痈、胃痈、肺痈的临床表现 肠痈、胃痈、肺痈的治疗措施

辨证要点

 1、辨寒热:寒邪犯胃者胃脘胀满而拒按,纳呆,苔白,脉弦紧;热结火郁者痛而烦渴思饮,恶热喜凉,溲赤便结,苔黄少津,脉弦数;脾胃阳虚者胃脘隐隐作痛,喜暖喜按,遇冷加重,四肢不温,舌淡苔薄,脉弱;胃阴不足胃脘隐隐作痛却口燥咽干,吐酸,心烦,舌红苔薄黄而干,脉虚数。

 2、辨虚实:实证胃痛而胀,大便闭结不通,喜凉拒按,食后痛甚,脉实气逆,痛剧而坚,固定不移,多为新病体壮者,多用补法治之不效;虚证胃痛而不胀,大便不闭,喜暖喜按,饥则痛甚,脉虚气少,痛缓而软,痛处不定,多为久病体衰者,用攻法治疗加重。

3、辨瘀血:胃为阳明多气多血之经,胃体生痈是病在营血;久病久痛入络,络出血,可生瘀血之候,多见持续刺痛、痛有定处,舌隐青或紫黯,脉沉涩。

4、辨部位:餐后半小时或1小时疼痛,持续1-2小时或进食痛,中脘、左承满穴压痛者为中脘痈;餐前空腹痛,进食缓解,或夜间疼痛,中脘、右梁门穴压痛为下脘痈。

四、肺痈的初期和成痈期的治疗

 1.初期

(1)症状发热微恶寒,咳嗽,咯黏液痰或黏液脓性痰,痰量由少渐多,胸痛,咳时尤甚,呼吸不利,口干鼻燥,舌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而滑。

(2)治法清热散邪。

 (3)方药银翘散。方中用银花、连翘、芦根、竹叶辛凉宜泄,清热解毒;配荆芥、薄荷、豆豉助银花、连翘以辛散表邪,透热外出;桔梗、甘草、牛蒡子轻宣肺气。若内热转甚,身热,恶寒不显,咳痰黄稠,口渴者,酌加石膏、黄芩、鱼腥草以清肺泄热。痰热蕴肺,咳甚痰多,配杏仁、浙贝母、桑白皮、冬瓜仁、枇杷叶肃肺化痰。肺气不利,胸痛,呼吸不畅者,配瓜蒌皮、郁金宽胸理气。

2.成痈期

(1)症状身热转甚,时时振寒,继则壮热不寒,汗出烦躁,咳嗽气急,胸满作痛,转侧不利,咳吐浊痰,呈现黄绿色,自觉喉间有腥味,口干咽燥,舌苔黄腻,脉滑数。

(2)治法清肺化瘀消痈。

(3)方药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千金苇茎汤用苇茎、苡仁、冬瓜仁、桃仁。如金解毒散用黄芩、黄连、山栀、黄柏、甘草、桔梗。两方合用则具清热解毒,化浊祛痰,活血散瘀,解痰、瘀、热毒之壅滞,以散结消痈。另可酌加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败酱草等以加强清热解毒。大便秘结者加大黄通腑泻热。热毒瘀结,咯脓浊痰,腥臭味甚者,可合犀黄丸以解毒化瘀。咳痰黄稠,酌配桑白皮、瓜蒌、射干、海蛤壳以清化痰热。痰浊阻肺,咳而喘满,咳痰浓浊量多,不得平卧者,加葶苈予以泻肺泄浊。胸满作痛,转侧不利者,加浙贝母、乳香、没药散结消痈。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