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血虚是什么
心血虚证是指阴液不足,心失所养,虚热内扰,以心烦、心悸、失眠及阴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可见于心悸、怔忡、虚劳、不寐、盗汗,以及现代医学的心律失常、神经官能症、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结核病等证候与疾病。
本证以心烦、心悸、失眠与阴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阴液亏少,心失濡养,心动失常,故见心悸;心神失养,虚火扰神,神不守舍,则见心烦不宁、失眠、多梦;阴虚失润,故口燥咽干,形体消瘦;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等,均为阴虚内热之象。多由失血,过度劳神,或血的生化之源不足所致。症见心悸,心烦,易惊,失眠,健忘,眩晕,面色苍白,唇舌色淡,脉细弱等,治宜补血安神。血为阴,故亦作心阴虚。若兼见心烦口干、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乃心阳虚。
二、心血虚的病因
心主司血脉的正常运行和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它离不开阴液的济养。若久病体虚,思虑劳神太过,暗耗心阴;或因温热火邪,灼伤心阴;或情志不畅,或经常动气动火,或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阴,则会耗伤心的阴液,内生虚热,影响心主血脉和藏神的功能,出现心阴虚证。
阴液亏损,不能制阳,阴虚阳盛,虚热内生。可现阴虚内热甚则阴虚火旺之候,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渴咽干、面红升火、舌红、脉细数等为特征。心阴虚则阴不制阳,心阳偏亢,阴虚阳盛,则虚火内扰,影响心神,而见心中烦热、神志不宁,或虚烦不得眠。阴虚内热,热迫血行,脉流薄疾,影响心主血脉之功能,故脉来细而且数。
从病机上看,心血虚与心阴虚虽同属阴血不足范畴,但心血虚为单纯血液不足,血不养心,主要表现为心神失常和血脉不充,失于濡养,不能濡养脑髓,而见眩晕健忘;不能上荣则见面白无华,唇舌色淡,不能充盈脉道则脉象细弱;而心阴虚除包括心血虚外,主要表现为阴虚不能制阳,心阳虚亢,虚热内生之候。所以心血虚以血虚不荣之“色淡”为特点,而心阴虚则以阴虚内热之“虚热”为特点。
三、心血虚的临床表现
心血虚,病证名。多由失血,过度劳神,或血的生化之源不足所致。症见心悸,心烦,易惊,失眠,健忘,眩晕,面色苍白,唇舌色淡,脉细弱等,治宜补血安神。血为阴,故亦作心阴虚。若兼见心烦口干、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乃心阳虚。
本证以心烦、心悸、失眠与阴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阴液亏少,心失濡养,心动失常,故见心悸;心神失养,虚火扰神,神不守舍,则见心烦不宁、失眠、多梦;阴虚失润,故口燥咽干,形体消瘦;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等,均为阴虚内热之象。心阴虚则阴不制阳,心阳偏亢,阴虚阳盛,则虚火内扰,影响心神,而见心中烦热、神志不宁,或虚烦不得眠。阴虚内热,热迫血行,脉流薄疾,影响心主血脉之功能,故脉来细而且数。
四、治疗心血虚的方法
证候:心悸、失眠,虚烦神疲,梦遗、健忘,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治则: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主方:天王补心丹。
由于心阴靠肾水的上济滋养,即水火相济,故治疗心阴虚证时,当佐以滋养肾阴的药物。若心阴不足以抑制心火,容易导致心火亢盛证,而心火亢盛亦容易耗伤心阴,两者互为因果。但心阴虚证属于虚证,心火亢盛证属于实证,阴虚火旺为本虚标实,治疗时必须分清标、本而给予相应的方药。
饮食疗法
1、注意饮食的调节,因心血不足,常见脾胃健运不及,且忌饥饱失常,损伤脾胃,导致气血生化乏源,则心血更虚。
2、食宜清淡,宜高蛋白饮食。易于消化,富于营养,可促进气血生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忌膏梁厚味,因其易生痰浊,困阻脾阳,壅遏脉中,阻滞心脉诱发心痛。要纠正偏食,尤忌辛辣和过咸食品,以免伤阴使脉道凝涩,气血不通,发为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