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性铅中毒一般治疗
对慢性铅中毒主要采用驱铅治疗。目前有肯定效果的络合剂驱铅作用强弱情况:CaNa3DTPA(钙促排灵)>CaNa2EDTA(依地酸钠钙)>ZnNa3DTPA(锌促排灵)>Na2DMS(二琉基丁二酸钠)、DMSA(二琉基丁二酸)>811(螯合羧酚),具体用法如下:
如腹痛剧烈,可选用阿托品、654-2、维生素K等以解除肠道痉挛,并可由静脉徐缓地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除减轻腹绞痛以外,并促使铅在骨骼内沉着,减低血铅浓度。必要时服用复方樟脑酊,较大儿童可皮下注射少量*。
口腔护理:铅可以从口腔黏膜、唾液腺分泌排泄,与口腔内食物结合成硫化铅附着齿龈处形成铅线。故应保持口腔清洁,用1%的醋酸溶液和生理盐水交替含漱,每日(3~4)次,以避免硫化铅脱落被吞咽。
二、慢性铅中毒怎样护理
1、从事铅作业者要加强个人防护,定期进行体检。凡患有血液、精神神经疾病,肝、肾、心血管疾病以及怀孕、哺乳妇女,不宜参加含铅作业。还要养成不在车间进食、下班后淋浴、上班穿的工作服不要穿回家、饭前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如用锡水壶烧水或锡酒壶饮酒要小心,因这种锡制品含铅量较高。
2、注意饮食也至关重要,铅作业工人的保护性食物是牛奶,牛奶中蛋白质能与铅结合成不溶性的化合物,阻止机体对铅的吸收,牛奶中的钙可促使储藏在骨骼中的铅从尿中排出体外。
3、家庭居室中最好不要用油漆涂墙,油漆中铅含量较高。另外,常食大蒜,补充维生素C、B1、B2和K,有防治铅中毒的作用。
总之,预防铅中毒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我国规定空气中铅及其无机化合物最高允许浓度是0.01毫克/1立方米。主要措施是改革工艺过程,尽可能的将生产设备密闭,装置排气及通风设备,减少或避免铅尘的逸散,降低空气中的铅及其化合物浓度。
三、慢性铅中毒的病因分析
一、铅的吸收、分布和排出正常人每日由饮食进入300ΜG铅,其中约有10%可被吸收,由呼吸道吸入的铅约有40%可被吸收,铅吸收后进入血液,分布于软组织如肝、脾、肾、脑等,以后铅在体内重新分布,90%—95%的铅贮存于骨骼,吸收到体内的铅主要由肾排出,一小部分由粪便、唾液、汗、乳汁等排出,每日铅吸收量超过0.5MG可发生蓄积并出现毒性。
血液、软组织中铅为可转运性铅,具有生物活性,其量超过正常,但尚无中毒症状时为铅吸收,过量铅可产生毒性,骨骼内铅为贮存铅,无生物活性,血铅、软组织铅与骨骼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在感染、饮酒、酸中毒等情况下,骨骼中铅转运到血液和软组织可引起中毒。
二、中毒机制铅及其无机化合物的毒性与体内铅量有关,颗粒小的铅化合物容易由呼吸道吸入,集中溶解度大的铅化合物进入体内容易被吸收,因而毒性较大,铅在体内易与蛋白质的巯基结合,可抑制含巯基的酶,特别是有关血红素合成的几种酶。
三、铅中毒多发生于油漆、铅矿开采、蓄电池、冶炼、化工等工种,偶有误服。铅及其化合物侵入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其次是消化道,完整的皮肤不能吸收。体内铅蓄积导致慢性铅中毒。铅在体内,主要抑制细胞内含巯基的酶而使人体的生化和生理功能发生障碍,引起小动脉痉挛,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能量代谢,导致卟啉代谢紊乱。阻碍高铁蛋白的合成,改变红细胞及其膜的正常性能,阻抑肌肉内磷酸肌酸的再合成等。从而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其中以神经系统、肾脏造血系统和血管等方面的改变更为显著。
四、慢性铅中毒有哪些症状呢
一、神经系统
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多发性神经病和脑病。
1、神衰,是铅中毒早期和较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头昏,头痛,全身无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多梦等,其中以头昏,全身无力最为明显,但一般都较轻,属功能性症状。
2、多发性神经病,可分为感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感觉型的表现为肢端麻木和四肢末端呈手套袜子型感觉障碍。
3、脑病,为最严重铅中毒,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高热,烦躁,抽搐,嗜睡,精神障碍,昏迷等症状,类似癫痫发作,脑膜炎,脑水肿,精神病或局部脑损害等综合征。
二、消化系统
轻者表现为一般消化道症状,重者出现腹绞痛。
包括口内金属味,食欲不振,上腹部胀闷,不适,腹隐痛和便秘,大便干结呈算盘珠状,铅绞痛发作前常有顽固性便秘作为先兆,腹绞痛为突然发作,多在脐周,呈持续性痛阵发性加重,每次发作自数分钟至几个时,检查时,腹部平坦柔软,可有轻度压痛,无固定压痛点,肠鸣音减少,常伴有暂时性血压升高和眼底动脉痉挛。
三、血液系统
主要是铅干扰血红蛋白合成过程而引起其代谢产物变化,最后导致贫血,多为低色素正常红细胞型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