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动脉瘤指的是什么呢
主动脉瘤的症状是由瘤体压迫、牵拉、侵蚀周围组织所引起,视主动脉瘤的大小和部位而定。胸主动脉瘤压迫上腔静脉时面部、颈部和肩部静脉怒张,并可有水肿;压迫气管和支气管时引起咳嗽和气急;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嘶。胸主动脉瘤位于升主动脉可能使主动脉瓣环变形,瓣页分离而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出现相应的杂音,多数进程缓慢,症状少,若发生急骤则可致急性肺水肿。胸主动脉瘤常引起疼痛,疼痛突然加剧预示破裂可能。主动脉弓动脉瘤压迫左无名静脉,可使左上肢比右上肢静脉压高。升主动脉瘤可侵蚀胸骨及肋软骨而凸出于前胸,呈搏动性肿块;降主动脉瘤可侵蚀胸椎横突和肋骨,甚至在背部外凸于体表;各处骨质受侵均产生疼痛。胸主动脉瘤破裂入支气管、气管、胸腔或心包可以致死。
腹主动脉瘤常见,可以无症状,由于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故常有肾、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最初引起注意的是腹部有搏动性肿块。比较常见的症状为腹痛,多位于脐周或中上腹部,也可涉及背部,疼痛的发生与发展说明动脉瘤增大或小量出血。疼痛剧烈持续,并向背部、骨盆、会阴及下肢扩展,或在肿块上出现明显压痛,均为破裂的征象。腹主动脉瘤常破裂入左腹膜后间隙,其次入腹腔,偶可破入十二指肠或腔静脉,破裂后常发生休克。除非过分肥胖,搏动性肿块一般不难扪到,通常在脐至耻骨间,有时在肿块处可听到收缩期杂音,少数还伴震颤。进行主动脉瘤的扪诊,尤其压痛时,必须小心,以防止促使破裂。腹主动脉瘤压迫髂静脉可引起下肢浮肿,压迫精索静脉可见局部静脉曲张,压迫一侧输尿管可致肾盂积水、肾盂肾炎以及肾功能减退。
二、主动脉瘤的病因都有哪些呢
正常动脉壁中层富有弹力纤维,随每次心搏进行舒缩而传送血液。中层受损,弹力纤维断裂,代之以纤维疤痕组织,动脉壁即失去弹性,不能耐受血流冲击,动脉在病变段逐渐膨大,形成动脉瘤。动脉内压力升高有助于形成动脉瘤。引起主主动脉瘤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动脉粥样硬化为最常见的原因。粥样斑块侵蚀主动脉壁,破坏中层成分,弹力纤维发生退行性变。管壁因粥样硬化而增厚,使滋养血管受压,发生营养障碍,或滋养血管破裂而在中层积血。多见于老年男性,男女之比为10∶1左右。部位主要在腹主动脉,尤其在肾动脉起源至髂部分叉之间。
(二)感染以梅毒为显著,常侵蚀胸主动脉。败血症、心内膜炎时的菌血症使病菌经血流到达主动脉,主动脉邻近的脓肿直接蔓延,或在粥样硬化性溃疡的基础上继发感染,都可形成细菌性动脉瘤。致病菌以链球菌、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属为主,较少见。
(三)囊性中层坏死为一种比较少见的病因未明的病变。主动脉中层弹力纤维断裂,代之以异染性酸性粘多糖。主要见于升主动脉瘤,男性较多见。遗传性疾病如马凡综合征、特纳(Turner)综合征、埃-当(Ehlers-Danlos)综合征等均可有囊性中层坏死。易致夹层动脉瘤。
(四)外伤贯通伤直接作用于受损处主动脉引起动脉瘤,可发生于任何部位。间接损伤时暴力常作用于不易移动的部位,如左锁骨下动脉起源处的远端或升主动脉根部,而不是易移动的部位,受力较多处易形成动脉瘤。
(五)先天性以主动脉窦瘤为主。
(六)其他包括巨细胞性主动脉炎,白塞氏病,多发生大动脉炎等。
三、主动脉瘤都有哪些分类呢
按结构主动脉瘤可分为:
①真性主动脉瘤:动脉瘤的囊由动脉壁的一层或多层构成;
②假性主动脉瘤:由于外伤、感染等原因,血液从动脉内溢出至动脉周围的组织内,血块及其机化物、纤维组织与动脉壁一起构成动脉瘤的壁。
③夹层动脉瘤。动脉内膜或中层撕裂后,血流冲击使中层逐渐成夹层分离,在分离腔中积血、膨出,也可与动脉腔构成双腔结构。
按形态主动脉瘤可分为:
①囊性动脉瘤:瘤体涉及动脉周界的一部分,呈囊状,可有颈,成不对称外凸。
②梭形动脉瘤:瘤体涉及整个动脉周界。外伤性动脉瘤常呈囊状,粥样硬化常呈梭状。按发生部位,主动脉瘤可分为:
①升主动脉瘤,常涉及主动脉瘤;
②主动脉弓动脉瘤;
③降主动脉瘤或胸主动脉瘤,起点在左锁骨下动脉的远端;④腹主动脉瘤,常在肾动脉的远端。涉及主动脉窦的近端升主动脉瘤常为先天性,其次为马凡综合征、梅毒与感染;升主动脉瘤主要由粥样硬化、囊性中层坏死、梅毒引起;降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以粥样硬化为主要原因。主动脉瘤大多为单个,极少数为二个或多个。随病程发展,主动脉瘤可以发生;
①破裂:动脉瘤薄弱的瘤壁受血流不断冲击而逐渐膨大,最后穿破而引起出血。
②附壁血栓形成:瘤体膨大处血流缓慢,形成涡流,如以瘤壁内面粗糙,易有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可致栓塞。
③继发感染:继发感染使瘤壁更为薄弱,容易破裂。有时动脉瘤反复向周围小量出血,在瘤的周围积累多量纤维组织,形成包囊,如此则可能起保护作用以不致破溃。
四、主动脉瘤应该要如何预防呢
1、第一步: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和非特异性主动脉退行性病变是导致动脉瘤形成的主要原因,首先应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此为一级预防
2、第二步:如已发生、应积极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此为二级预防。
3、第三步:已发生并发症者,及时治疗,防止其恶化,延长病人寿命,此为三级预防。
电凝栓塞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以前交通动脉瘤多见,经常以颅内出血为首发症状,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这类患者常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和眼睑塌陷等,许多患者会因动脉瘤突发破裂出血而死亡。一次性出血的死亡率为40%左右,二次出血的死亡率便会高达60%~70%。据张子曙副教授介绍,这名来自岳阳农村的男性患者曹某39岁,3个月前开始出现剧烈头痛,反复晕厥并摔倒4次。经当地医院治疗无效后来湘雅二医院求治,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CT血管造影诊断为大脑前交通动脉瘤。此类情况国内一般采用机械可脱栓塞法治疗,但由于患者病灶部位深,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本着对患者高度负责的原则,就有关治疗问题医院组织了全院专家大会诊,决定由介入治疗小组采用目前最先进的血管内电凝栓塞技术治疗。电凝栓塞采用电解弹簧圈,弹簧圈在导丝的引导下送到动脉瘤处,通上正电就能将弹簧圈自动熔断脱落并将吸附带负电的血细胞形成栓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由于术前经过多方论证、仔细研究,手术过程顺利,获得圆满成功。术后半小时患者便恢复神志,感觉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