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骨裂
裂纹骨折是众多骨折中症状比较轻微的一种,因而常常被忽视。但是,小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疗,也是有可能演变成大问题的。裂纹骨折如果没有采取恰当的治疗,也会发生移位,造成比较大的麻烦。
裂纹骨折又称骨裂,由于没有明显的移位,因而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它一般是由于直接的打击、撞击等造成的。裂纹骨折可以通过石膏固定或小夹板固定来治疗,伤处可快速愈合,而且通常不会留下后遗症,治疗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轻松的。
所谓“骨裂”,是老百姓的说法,在医学上称为裂纹骨折。骨折在教科书上的定义是,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破坏。
骨折的程度分为不完全性骨折和完全骨折。不完全骨折包括裂缝骨折,青枝骨折。完全骨折分为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嵌插骨折,压缩性骨折,凹陷性骨折,骨垢分离。
骨裂缝在医学上称为裂纹骨折,属骨折类型中的一种。在临床上,无明显移位的裂纹骨折最常见,它一般由直接的打击伤,轻微的撞击跌倒等导致。但如果不重视,继续活动,容易导致裂纹骨折的再移位,移位骨折给人带来痛苦,甚至需要手术治疗。
二、肩膀骨裂是否会酸痛以及出现的症状
骨裂的发生多伴有骨骼表面的骨膜撕裂损伤,因此会产生伤处的局部疼痛感。同时,一天左右,受伤部位会出现青紫的情况,骨裂部位出现肿块,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创伤,肿胀。骨裂长期不治或者不愈出现后遗症,不可以正常活动,严重的出现残疾。
疼痛及压痛
骨裂时会有程度不同的疼痛和压痛,以骨折处疼痛最明显。由于骨裂处尖端可刺伤周围组织的血管、神经,所以活动时疼痛加剧。
肿胀和瘀斑
骨裂后常引起周围组织损伤、肿胀和瘀血,皮肤可出现青紫色瘀斑,但位置较深的骨折,如股骨颈骨裂局部肿胀则不明显。
骨裂端因受外力作用、肌肉牵拉、肢体或骨本身重量的影响,可发生明显的移位,使伤肢发生相应的畸形。如用手摸,常感到凸凹不平,压之则产生剧烈疼痛。
功能障碍
由于骨的正常连续性中断,软组织损伤,肿胀疼痛,功能明显受到障碍。如上肢骨折时几乎不能抓提物件;下肢骨裂时,人站不起、走不动,活动明显受限。
三、骨裂的分类标准
1.根据骨裂的程度
(1)不完全性骨裂。骨的连续性未完全破坏,或仅一部分骨小梁的连续性中断,临床好处理,预后较好。
(2)完全性骨裂。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部中断。
2.根据骨裂处是否与外界相通
(1)开放性骨裂。骨裂部位的皮肤或动膜破裂,骨裂断端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如合并腔耽或尿道破裂的耻骨骨裂,合并直肠破裂的既尾骨骨裂。这种骨裂容易合并感染。
(2)闭合性骨裂。骨裂处皮肤或动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
3.根据骨裂端的稳定程度
(1)稳定性骨裂。骨裂端不易移位或复位后不易再发生移位。一般都保持良好的解剖对线,如裂缝骨裂、青枝骨裂、横形骨裂、嵌插骨裂及压缩性骨裂等。
(2)不稳定性骨裂。骨裂端易移位或复位后易再发生移位,如斜形骨裂、螺旋形骨裂及粉碎性骨裂等。暴力的作用、肢体远侧段的重量、肌肉的牵拉以及搬运或治疗不当,均可造成骨裂的断端移位。这样骨裂就不可能愈合成原来的样子。
此外,根据骨裂后就诊的时间可分为新鲜骨裂(伤后2—3周)和陈旧性骨裂(3周以上)。根据受伤前骨路是否正常可分为外伤性骨裂(原来骨头没病,仅仅因受伤而发生骨裂者)和病理性骨裂(骨路先患病,在外力打击下又发生骨裂)。
四、治疗骨裂的方法有那些
伤口处理。开放性伤口的处理除应及时恰当地止血外,还应立即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布包扎伤口,以防伤口继续被污染。伤口表面的异物要取掉,外露的骨裂端切勿推入伤口,这是骨裂的治疗前要注意的,以免污染深层组织。
简单固定。现场急救时及时正确地固定断肢,可减少伤员的疼痛及周围组织继续损伤,同时也便于伤员的搬运和转送。因此,骨裂的治疗前应力求简单而有效,不要求对骨裂准确复位,开放性骨裂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复位,而应原位固定。
安全转运。经以上现场救护后,应将伤员迅速、安全地转运到医院救治。转运途中要注意动作轻稳,防止震动和碰坏伤肢,以减少伤员的疼痛,注意其保暖和适当的活动,这也骨裂的治疗前要注意的。
近代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复位复得越好越接近正常位置(医学上称为解剖对位),则骨裂愈合就越快,关节功能恢复就越完全,远期肢体残留后遗症就越少。骨裂复位方法有两种,一种叫闭合复位,这种复位全部过程都是在患肢皮肤外面施行,术者运用不同手法将力量通过皮肤、皮下软组织作用于骨裂断端使其归位。
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裂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用闭合方法复位技术在世界上也是领先的。对于某些类型骨裂,如关节内骨裂或合并软组织损伤、或者闭合复位不能成功的,就必需采用另一种复位方法,即“切开复位”。切开复位是在麻醉和严格消毒下手术者切开患者皮肤,通过肌肉间隙直接到达骨裂断端,在肉眼直视下将骨裂对位,对于移位严重的骨裂还需要借助手术器械使其完全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