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底出血的中医治疗方法
眼底出血,属中医血证范围,是临床常见而且容易造成失明的眼底病。具有吸收缓慢、疗程迁延、并发症多、致盲率高的病理特点。应用中药治疗,常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可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分别采用凉血止血、活血止血、滋养止血、炭类止血等方药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中凉血止血药兼有清热作用,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眼底出血,如各种炎症引起的出血或兼有热象的出血,常用的药物有生地、玄参、大蓟、小蓟、槐花、藕节、茅根、地榆、紫草、仙鹤草等;活血止血药兼有化瘀作用,用于外伤或血管栓塞引起的出血,如玻璃体积血或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常用的药物有丹皮、丹参、茜草、三七、蒲黄、血竭、益母草、五灵脂、王不留行等;
滋养止血药兼有滋补作用,用于各种变性疾患引起的眼底出血或体质虚弱的出血患者,如贫血、老年黄斑变性、高度近视眼黄斑出血等,常用的药物有阿胶、白芨、骨碎补、旱莲草、花生皮、冬草夏草等;炭类止血药兼有祛风清热、凉血止血等多方面的作用,临床应用范围很广,这类药物经过炭化以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来的性味,能散能收,能清能止,凡各种类型的出血,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均可选用,常用的药物有山栀炭、黄芩炭、生地炭、荆芥炭、艾叶炭、血余炭、棕榈炭、槐花炭、地榆炭、侧柏叶炭等。
通过药理药化研究证实:许多止血方药,既能抑菌消炎,增强免疫调节,抑制变态反应,减轻毛细血管损伤,又能提高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通透性,促进血管收缩,增加血液黏度和血小板数量以及凝血因子、抗纤溶、对抗凝血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故对眼底出血有良好效果。各种止血药的止血原理不一致,白芨因黏合吸附作用,保护血管壁,又有抗凝、抗纤溶作用,因而促进血栓形成,用于创伤性出血疗效很好。
二、眼底出血的疾病症状
(1)突然眼前一片漆黑,仅见手动或仅有光感。
(2)骤然间眼前如有圆的黑影遮住,不随眼转动而漂浮,正中方向注视物体完全不见,两旁物体则模糊可见。
(3)突然眼内有如线条状黑影向某一方向直射,进展迅速,且逐渐加多,最后终至遮住眼前,视物一片模糊,无法分辨。
(4)骤然眼前出现红光闪闪,逐渐加多,以致红光满目,视物不明。
(5)发病先兆,多数有眼胀,眼珠跳动等感觉。
(6)多数反复发作,每次发作,亦有以上某些症象,即使积血不退,当继续出血时,还可能有以上的某些感觉。
由于眼底出血的原因及部位不同,预后及对患者视力的影响也不一样,依照出血量的多少,出血部位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状。如出血量少,位于视乳头及视网膜周边部,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如出血量多,患者感到眼前有黑影浮动,视线被部分或完全遮挡,仅剩光感的视力。如出血位于视网膜中心(黄斑区)患者中心视力丧失,即中心区视物不清有暗影遮挡,周边尚有部分视力。
三、眼底出血的病因
主要以毛细血管病变最为常见,尤其是来自静脉方面的出血,多发生在患者出现局部或全身病变,由动脉方面发生的出血比较少见,主要由于毛细血管内膜损害,渗透性增加,使血液渗出,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血液粘稠度高,静脉血流迟缓或滞留,静脉血栓,静脉壁的炎症等。动脉主要见于动脉血管壁局部粥样硬化或血管栓塞等情况。
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激光疗法,纤溶剂、抗血小板凝聚剂等方法治疗。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效果,这些可以治疗已经存在的新生血管和控制病情,但不能阻止新的新生血管的形成,对瘀血的进一步吸收,恢复视力,预防病情反复发作,远不如中医药理想,可以在采用激光及西药的同时,以及在病情恢复的过程中,争取更多的机会运用中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1、全身性血管病和血液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视网膜病变会造成眼底出血。
2、视网膜血管异常,各种不同的病因导致相同的病理损害,如视网膜出血,渗出,微血管瘤,新生血管等会造成眼底出血。
3、炎症性疾患或免疫复合物侵犯血管壁,如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盘血管炎等会造成眼底出血。
4、视网膜血管异常,各种不同的病因导致相同的病理损害,如视网膜出血、渗出、微血管瘤、新生血管等会造成眼底出血。
5、机械性阻塞,如血栓等会造成眼底出血。
四、眼底出血的食疗
1、双耳汤
取黑白木耳各10克,冰糖30克,木耳洗净泡发,放入碗中,加冰糖和水,隔水蒸1小时,熟后食用。有滋阴补肾、活血化瘀功效。可治疗眼底出血、血管硬化、高血压等。
2、谷精旱莲银耳汤
银耳10克,谷精草、旱莲草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煎2次,上、下午各服1次。有凉血止血作用。可辅助治疗眼底出血、视力减退。
3、菊花决明汤
用茶菊花10克,槐花6克,决明子10克。水煎,1日3次分服。有清肝凉血之功。尤其适用于高血压所致的眼底出血。
4、苦瓜午餐肉
用苦瓜250克,洗净断头,掏去瓜瓤,装入午餐肉250克,充填紧实,上笼蒸熟,佐餐食。能清热凉肝、明目润脾。适用于热伤营血、眼内出血。
5、糖拌番茄
新鲜番茄1~2个,温水烫洗,去皮切薄片,白糖少许拌匀,每日晨空腹吃,15天为1疗程。适用于高血压所致的眼底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