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围产期心肌病有什么症状发生
典型症状:无心脏病的妊娠末期或产后(通常2~20周)出现呼吸困难、血痰、肝大、水肿等心衰症状
相关症状:围产期心肌病变房性早搏肚子疼呼吸困难右心衰竭心脏扩大心音低钝昏迷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有心电图的T波变化而无症状,重者呈难治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临床表现:最常发生在产褥期(产后3个月内占80%,产后3个月后占10%),妊娠晚期较少见(仅占10%),在妊娠最后3个月前发病者几乎没有。杜旭军(1986)报道125例PPCM中,产前发病15例(占12%),产后5个月内发病110例(占88%);起病突然或隐袭,主要表现为左室心力衰竭的症状,Veille统计329例病人,大部分有心悸、呼吸困难、咳嗽和端坐呼吸等症状,1/3病人有咳血、胸痛、腹痛现象;有时伴有心律失常,以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多见,房室传导阻滞极为少见。25%~40%患者出现相应器官梗死的症状。如肺动脉栓塞者可突然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和剧咳、缺氧等症状,大块肺梗死时则可引起急性右心衰竭,休克和猝死。脑梗死则可引起偏瘫,昏迷。物理检查特点为心脏普遍性扩大,搏动弱而弥散,心音低钝,心尖区几乎每例均可闻及病理性第3心音或奔马律。可有由心脏扩大相对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不全而致的收缩期反流性杂音。双肺听诊有散在湿啰音,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血压可增高、正常或偏低,上述体征可随心功能改善而迅速减轻或消失。
二、怎么治疗围产期心肌病
1.心力衰竭前期治疗
对于仅有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呈左室肥大或临床有轻度心脏增大,心功能代偿,无明显临床症状者,应在严密观察下卧床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定期随访,一般需卧床休息3~6个月,直至心脏恢复正常大小。同时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应用改善心脏代谢的药物如辅酶A、ATP、肌苷、辅酶Q10,静脉点滴1,6-二磷酸果糖(FDP)等。
2.心力衰竭的治疗
1)休息:临床上有心功能不全表现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间断低流量吸氧,卧床休息6~7个月。并注意做好病人思想工作,消除顾虑,每天要保证至少10h睡眠。
2)利尿:给予低盐饮食,钠盐一般应控制在5g/d。利尿剂可用呋塞米20~40mg,或布美他尼1mg,口服或静脉注射,2~3次/d,可加用保钾利尿剂螺内酯20mg或氨苯蝶啶50mg,2~3次/d,以避免或减轻水电解质紊乱。长期应用利尿剂时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尤为低血钾,因低血钾容易引起洋地黄中毒,诱发心律失常,增加治疗的困难。
3)洋地黄及其他正性肌力药物应用:由于围生期心肌病心脏常明显增大,心肌损害显著,故对洋地黄耐受性差,容易中毒,必须在纠正低血钾的情况下使用。宜根据病情轻重、缓急选择洋地黄制剂种类及其剂量。病情较轻者可采用口服地高辛0.125~0.25mg/d,直到有效。急性心衰可静脉注射西地兰0.2~0.4mg,必要时4~6h后追加0.2~0.4mg,多数病人均能奏效,有效后口服维持。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洋地黄毒性反应,以便及时处理。洋地黄宜一直用到分娩前,洋地黄可缩短产程,这可能由于它对子宫肌直接作用,虽然洋地黄可通过胎盘循环,但胎儿很少出现洋地黄中毒。对洋地黄治疗效果欠佳或不能耐受者,也可应用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如β受体兴奋剂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多巴胺常规用量为20~40mg加于5%葡萄糖液250~500ml内静脉滴注,开始剂量为0.5~1μg/,可渐增至2~10μg/;多巴酚丁胺20~40mg于5%葡萄糖液100ml中,以5~10μg/静脉滴注,速度不宜太快,以免引起头痛、恶心、呕吐、心悸等不良反应。最近推荐新合成的具有多巴胺能和β2受体兴奋作用的制剂——多培沙明,其抗心衰作用较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更为有效,适用于顽固性心衰。业已证实,多培沙明通过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和正性肌力作用,能明显提高每次心搏量,心排出量和降低心室充盈状态,这些药物也可用于治疗围生期心肌病心衰。其他正性肌力药物包括双异吡啶类的氨力农、米力农等药物。
4)镇静剂:一般可使用安定、硝基安定、舒乐安定等,避免使用*,慎用哌替啶,尤其在孕期发生的围生期心肌病*应属禁忌,以免影响胎儿呼吸。
三、围产期心肌病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饮食适宜:1、宜吃低盐饮食;2、宜高蛋白质饮食;3、宜高维生素饮食。
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肥甘厚味食物。杏仁含有对心脏有益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能够营养心肌。凉拌或者煮粥食用。
薏苡仁。属于水溶性纤维的薏苡仁,可以加速肝排除胆固醇,保护心脏健康。每天30-50克,煮粥食用。
黑芝麻。黑芝麻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和卵磷脂,能维持血管弹性,预防动脉硬化。每天10-20克,煮粥食用。
饮食禁忌:1、避免油腻刺激性食品;2、不宜进食过饱,尤其晚餐,以免增加心肌负担。3、忌高盐饮食。
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辣椒。能兴奋神经,促使心跳加快而诱发心脏病复发。芥末、大葱、大蒜也少吃为好。
盐制蔬菜。造成体内水钠潴留,加重心脏的负担生活护理。每天饮食中的含盐量应减至0.5~1.0克。
小麻椒肥肉。属于高脂肪食物,特别难以消化,可大大加重心脏负担,使腹部胀气,膈肌位置升高,从而限制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肥胖的人也少吃肥肉为好。
四、围产期心肌病有哪些发病原因
一、发病原因:
病因迄今不明,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
1.双胎、多产及高血压双胎或多胎妊娠时发病率增高,多产妇或多次妊娠发病率高于初产妇。有报道双胎妊娠的发病率7%~10%。Demaki报道一组患者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占22%。国内徐增祥报道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亦占22%~50%,其发病率较正常孕妇高5~7倍。
2.病毒感染围生期心肌病与一些病毒感染的心肌炎有关,尤其与柯萨奇B族病毒所致心肌炎关系更为密切。患者血清中柯萨奇病毒中和抗体滴度升高,补体结合试验单份血清滴度>1∶32。
3.自身免疫因素多数学者认为围生期心肌病的发生与机体自身免疫因素有关。用单克隆抗体技术测得本病患者的辅助T细胞与诱导T细胞的比值增高。
4.其他病因低硒、营养不良、代谢及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都是引起围生期心肌病的危险因素。
二、发病机制:
20世纪80年代,有人在PPCM心内膜心肌活检标本中发现有密集的淋巴细胞浸润,并可见心肌细胞水肿、坏死及纤维化,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药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而且临床症状的改善与重复进行的心内膜心肌活检的病理改善高度吻合,因此提出本病可能是由于心肌炎所致。其后亦相继有类似的报道。动物实验发现,小鼠妊娠时其抗病毒活性减弱,而产后即恢复正常,故有学者认为PPCM是由于孕妇对病毒的易感性增加所致,或可能由于妊娠与分娩时,心脏负荷增加,加重了潜在病毒性心肌炎造成的心肌损伤,加之妊娠时免疫功能改变,促使心肌细胞对病毒感染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
亦有人认为本病与营养不良有关。由于妊娠时代谢增强,抵抗力低下,若此时摄入不足,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缺乏,加之妊娠时常有贫血及产后哺乳,使机体对感染及中毒的敏感性增加。PPCM好发于经济条件差的地区,我国农村发生率相对较高,可能与营养缺乏有关。但亦有病人并无明显的营养缺乏史,故目前认为营养不良可能起诱发或加重作用,为PPCM的危险或易患因素之一。
此外,有人提出妊娠期代谢内分泌变化、母体与婴儿之间的免疫反应、药物过敏等因素为PPCM病因,但均未得到证实。目前认为年龄因素(>30岁)、多产、营养不良、双胎、多胎、妊高征、产后高血压等不是PPCM病因,但可为其危险或易患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