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儿发烧常用推拿方法
一、一般感冒(37.5℃~39℃)治法:
①平肝10分钟,从小儿食指指根推到指尖。
平肝能够发散外邪。感冒,中医认为是风寒或风热邪气侵袭体表皮肤,通过推拿这个穴位,能够将入侵身体的风寒、风热邪气发散出体外以治愈疾病。
②清肺10分钟,从小儿无名指指根推到指尖。
中医认为肺合皮毛,外邪侵袭皮肤,肺部就会受到影响进而积热,用清肺的方法就能清除肺热,防止感冒咳嗽,并且能促进皮肤排除邪气。
③推天河水15分钟。从小儿腕横纹均匀推到肘横纹。
推天河水能退热,普通感冒发热症状用推天河水的方式就能够解决了。
④掐五指节2~3遍。
掐五指节可以用于伤风感冒,调和气血。
简简单单四步,妈妈只要找准穴位坚持做完相应时间,就一定会起到效果,很多高烧儿童的体温在短短几十分钟内就能降下来。
二、发热重的感冒(39℃~40℃)
①平肝、清肺各5分钟
平肝以发散外邪
清肺以清除肺热、解表
②推六腑15分钟
六腑,为凉穴,推之以清除壮热,清热作用比推天河水更强。
③掐五指节2~3遍
掐五指节可以调和气血,抵抗病邪,快速治愈。
④鼻塞严重者,揉阳池10分钟
阳池穴可以治疗头部一切疾病包括鼻塞,且头痛不论寒热虚实皆可以用。
⑤咳嗽重者,加八卦10分钟
八卦主治胸腹气机不畅导致的咳嗽痰喘、胸闷、食积等。
注意:6个月~2岁婴儿高烧若超过40度可能会引发惊厥,请尽快就医。
二、小儿发烧病因有哪些
1.短期发热(发热<2周)
短期发热在儿科多数由感染引起,一般预后良好或属自限性疾病,但发热也可能是危重患儿的早期表现,尤其具有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等中毒症状较重的小儿。应注意患儿的病史、传染病接触史,及有无呼吸、消化、泌尿、神经等系统的症状与体征,有无皮疹、出血点、黄疸、贫血、淋巴结或肝脾肿大及局部感染灶等。
2.长期发热(发热≥2周)
(1)感染性发热
1)呼吸系统感染最多见,病原体包括病毒、支原体、细菌及结核菌等;
2)其他系统感染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脑膜炎)、心血管系统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炎)、肝胆系统感染(如肝炎、胆管炎、肝脓肿等);
3)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结核病、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布氏杆菌病、EB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莱姆病、钩端螺旋体病、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及真菌感染等;
4)脓肿或局限性感染如骨髓炎、肾周围脓肿、膈下脓肿、阑尾脓肿、肛周脓肿等。
(2)非感染性发热
1)风湿性疾病以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最常见。近年随着链球菌感染被及时控制,风湿热现已较少见。其他引起发热的风湿性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川崎病、血清病、皮肌炎、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韦格恶性肉芽肿及血管性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等。
2)组织破坏或坏死恶性肿瘤,以白血病最常见,其他有恶性淋巴瘤(包括霍奇金及非霍奇金淋巴瘤)、成神经细胞瘤、恶性组织细胞病、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及尤文肉瘤等;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内出血吸收过程、血管栓塞等。
3)产热过多或散热减少产热过多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癫痫持续状态、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散热减少见于广泛性皮炎、大量失水、失血,中暑、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以及新生儿包裹过多等。
4)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疾患如颅骨损伤、大脑发育不全、颅内肿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暑热症、中毒性脑病、脑炎后遗症及间脑病变等。
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功能性低热、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6)其他药物热、药物中毒(如水杨酸、阿托品)、输血或输液反应、高钠血症(垂体性或肾性尿崩症)、炎性肠病及免疫缺陷病等。
三、孩子发烧不退应急措施
发烧是宝宝身体发出的信号,是在告诉爸爸妈妈们“我生病了”。如何判定宝宝是否发烧?一般来说,当宝宝腋下体温37.5℃以上或肛温、耳温38℃以上时,就可以确定为宝宝发烧。而宝宝发烧度数不同,处理方法也有所差异。
宝宝发烧不同度数的处理方法是不同的
当体温<38.5℃
推荐处理方法:适当饮水、物理降温、适当少穿衣服
当宝宝的体温是低于38.5℃,而精神状态较好,食欲正常,生活作息规律,爸妈们就不必太过着急。因为发烧是一种抵抗病原入侵的自然现象,所以如果爸爸妈妈硬要给宝宝退烧,反而削弱了宝宝的抵抗力。通常来说,如果宝宝体温在38.5℃以下,且没有特别不舒服,就不必着急地送宝宝就医,或是使用退烧药。最好也不要“捂汗”,这样热量反而不容易散发。
低烧一般会持续数日,应时刻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及食欲等,并于就医前记录发烧的天数(需精准计算发烧满几日)、间隔时间、温度变化及其他不适症状,以供医师参考。
当38.5℃≤体温<39℃
推荐处理方法:物理降温、适度使用退烧药、考虑去医院
如果孩子发烧没有好转,度数继续上升到38.5℃-39℃之间,家长应该现在家里采取冰敷、温湿敷等物理降温的办法,在利用物理降温帮宝宝散热的同时,可以适当使用退烧药或退热栓帮助退烧。
四、小儿发烧检测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降低,多为病毒感染。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多为细菌感染。外周血中有异常淋巴细胞提示病毒感染。幼稚细胞则提示白血病。
(2)长期发热患儿血培养,检查C-反应蛋白、前降钙素原、血沉、抗链球菌溶血素“O”、肝肾功能、肥达反应、外斐反应、嗜异性凝集试验、肺炎支原体抗体和类风湿因子等,还应做结核菌素试验。
(3)粪便常规、粪便培养考虑为消化系统感染者。
(4)尿常规当伴有泌尿系统症状时检查。
(5)脑脊液检查当小儿高热伴有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
(6)骨髓穿刺当小儿高热伴有贫血、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
2.影像学、心电图及*组织检查
根据临床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关辅助检查,如X线、CT、磁共振、B型超声、心电图等检查及*组织病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