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宝宝大便稀的原因有哪些
有可能是生理性腹泻。生理性腹泻多见于8个月内婴儿,体形较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且稀,但食欲好,无呕吐及其它症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这样的宝宝到添加辅食后,大便就会逐渐恢复正常。生理性腹泻是某些婴儿的正常现象,不属病态,无须用药。你们的宝宝食欲好,精神好,体重正常增长,应该就没有什么大问题。另外,你们的宝宝才三个月,每天大便3-5次是正常的,不必担心。不知你们的宝宝是否是用母乳喂养,喂母乳的宝宝大便次数是比喂牛奶的宝宝要多,不少喂牛奶的宝宝这时可能每天只排1-2次大便了,而喂母乳的宝宝每天大便次数可能多达四五次,且质地较软。
有可能是母乳的问题。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呈黄色,且粪与水分开,大便次数增多,说明宝宝消化不良,提示母乳中含糖分太多。因为糖分过度发酵使宝宝出现肠胀气、大便多泡沫、酸味重,因此妈妈应该限制摄糖量。如果宝宝的大便不仅泡沫多,而且其中有灰白皂块样物质,表示脂肪消化不良,妈妈就应该注意在自己的饮食中控制脂肪的摄入量。
宝宝大便稀妈妈别着急,找出孩子大便稀的真正原因及时纠正就好。
二、宝宝拉稀的认识误区
秋冬交替,宝宝秋季腹泻多了起来,这种腹泻最常侵犯6个月至2岁的宝宝。据成都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医生介绍:宝宝秋季腹泻是一种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肠炎,以起病急、病情重,发热、上呼吸道症状重,呕吐多、腹泻频,排洗米水样或蛋花汤样水便,常伴失水酸中毒等全身症状为其特征。妈妈们在护理腹泻的宝宝时,可能会因常识原因而出现不当或失误。
1、疏于提供充足营养
对策:腹泻宝宝应继续饮食,保证营养,以补充疾病消耗,满足身体需要,有助于腹泻的康复。奶类制品是最适合宝宝消化和保证营养需要的食品。
2、不充分补给水分
对策:腹泻宝宝一定要充分补给水和电解质。一般每天补液量为每公斤体重约100毫升,其中加糖2克、盐0。5克。根据宝宝需要随时口服。宝宝如果失水严重,还应该从静脉补充液体。
3、过多应用抗生素
对策:一般来说,比较轻的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尽量不要应用抗生素。如果非用不可的话,只用一种抗生素就足够了。
4、随意使用止泻剂
对策:不能随意给腹泻宝宝使用止泻剂,尤其不能使用抑制肠蠕动的药物。
5、不注意寻找病因
宝宝腹泻的病因较复杂,应注意寻找腹泻的真正原因。特别要防止发生治疗不当或失误造成的腹泻迁延不愈等情况。有些妈妈不注意寻找宝宝腹泻的病因,就诊时碰到医生比较忙、查问病情不够仔细,或者有的医生只注意用药,不注意调整宝宝饮食等,都会影响腹泻的治疗效果。
三、婴儿拉稀屎怎样去处理呢
1.饮食治疗
(1)继续母乳喂养,鼓励进食。
(2)人工喂养儿年龄<6个月者,可继续喂养日常食用的奶或奶制品;>6个月者给予平日习惯的日常饮食(如粥、面条、烂饭等,可给一些新鲜水果汁或水果以补充钾),避免不易消化食物。
(3)腹泻严重或呕吐严重者,可暂禁食4~6小时,但不应禁水。禁食时间≤6小时,应尽早恢复饮食。
2.液体治疗
(1)预防脱水?从患儿腹泻开始,就给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母乳喂养儿应继续母乳喂养,并且增加喂养的频次及延长单次喂养的时间;混合喂养的婴儿,应在母乳喂养基础上给予ORS或其他清洁饮用水;人工喂养儿选择ORS或食物基础的补液如汤汁、米汤水和酸乳饮品或清洁饮用水。建议在每次稀便后补充一定量的液体(<6个月者,50ml;6个月~2岁者,100ml;2~10岁者,150ml;10岁以上的患儿能喝多少给多少)直到腹泻停止。
(2)轻中度脱水者?可给予口服补液盐(ORS),用量(ml)=体重(kg)×(50~75)。4小时内服完;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并辅导母亲给患儿服用ORS液。
3.控制感染
病毒性肠炎不需用抗生素。细菌性肠炎根据病原,选择抗生素,或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大肠杆菌选羟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口服片、多粘菌素E,重症用三代头孢菌素。鼠伤寒沙门氏菌口服羟氨苄青霉素,重症用三代头孢菌素。空肠弯曲菌用大环内酯类。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用新青Ⅱ、万古霉素。真菌性肠炎停用抗生素,口服制霉菌素。
四、宝宝拉稀有什么症状
腹泻宝宝不宜喝水,因为宝宝持续腹泻,丢失的钾和钠比较多,白开水中并不含这些成分,而且过量饮水会稀释胃酸,影响孩子食欲。如果孩子口渴的话,可以给他服用口服补液。因为口服补液中含有适当比例的糖、碱、氯化钾和氯化钠,可以帮助宝宝补充丢失的电解质,让宝宝尽快恢复。宝宝腹泻(也称消化不良),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儿,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的症状:
第一,轻症:每天大便五至八次,可能伴随着轻微发烧或呕吐。粪便呈黄绿色,带粘液且呈蛋花汤样,并伴有轻微腹胀,肠鸣音亢进。
第二,中度腹泻:每天大便十次,稀水便、气味酸且臭,可能中度发烧。
第三,重症:腹泻频繁,每天大便八至十五次,呈水样、量多,有酸臭味,烦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惊厥,血丝黏液便,前囟门凹陷,皮肤及嘴唇干燥等。
第四,部分患者可出现明显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如低钾或低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