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宝宝扯嗓子怪叫的原因
1.用嗓过度
儿童正处在发育阶段,发声器官不太成熟,加上情绪更易激动,高兴时大喊大叫,不顺心时又大声啼哭,极易引起声带肿胀发炎。发炎的声带大量充血使其局部薄膜变厚,薄膜不均就闭合不拢,使声音变得嘶哑或是失声。
2.上呼吸道感染所致
首先科普下上呼吸道感染: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广义上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当然最常见的是感冒)。各种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原因,如受凉、气候突变等可使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的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从而诱发本病(上呼吸道感染有70%~80%由病毒引起)。
冬春季以及季节交替时,宝宝就特别容易受病毒入侵,比如着凉感冒之类的,那么就会引发喉咙发炎,一般来说,一个星期左右的嗓子发哑问题都不是太大。
如果一直持续这种状态,就会引发咽喉炎,甚至会出现声带小结等疾病。这种情况下,就建议妈妈们即使带宝宝去医院查看一下。
3.其他原因
宝宝的饮食不合理,如吃辛辣食物过多;睡眠时间少、玩耍过度劳累引起宝宝上火等。
二、如何治疗宝宝扯嗓子怪叫
1.改变说话方式
不要大声说话。宝宝大声说话、喊叫的毛病,妈妈们更要注意,不要经常无端引起宝宝大声哭闹。减少宝宝大声喊叫,可以起到保护宝宝嗓子的作用。
2.多喝水
多喝水虽然不能帮宝宝的嗓子,从嘶哑变好,但可以帮助缓解宝宝嗓子发炎或者疼痛的难受状,如果宝宝是上感引起的嗓子嘶哑,多喝水也能帮助排毒。
3.预防宝宝发烧、感冒、上火等问题
平时要注意做好适时的给孩子添减衣物,避免受凉,夏天的时候要注意避免长期在空调房里,温度过低,加上水份流失过快,而引起感冒,或者发烧等问题。
4.不要给孩子太多的补品了
有些温补的食品,都是不适合孩子多吃的,如果多吃是很容易引起燥热生火的,正常的话多喝水和多吃水果是没问题的。还有,注意不要让孩子喝冰冷的饮料或碳酸饮料,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5.其他方面
要保持生活环境卫生和周围的空气流通,如果空气干燥了要给空气加湿。另外,孩子睡觉躺着的时候,家长要多留意孩子的呼吸和心率等,有什么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等。
三、宝宝喉咙呼噜响
有的宝妈会发现宝宝会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感觉像是有痰,宝妈以为宝宝是感冒了,但宝宝并没有咳嗽、流鼻涕等症状。有可能宝宝是患了“喉喘鸣”。
1.先天性喉喘鸣
先天性喉喘鸣又叫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是因为小宝宝喉头软骨尚未完全发育,吸气时喉组织塌陷、喉腔变小,气流通过梗阻的气道产生湍流而形成的病理性呼吸音,即喉鸣音。
急性发作的主要原因是喉头的水肿,表现为:哭声弱、声音嘶哑、严重可以影响呼吸。
2.发病原因
由于妊娠期,妈妈营养缺乏,晒太阳不足,没有及时补钙和维生素D;或因后天喂养不当,导致宝宝体内的钙和其他电解质缺少或不平衡,出现喉软骨软弱、会厌向内卷曲,以致喉腔变窄或声门被阻塞,呼吸时震颤而发生喉鸣。
3.表现症状
宝宝出生时呼吸基本是正常的,往往在出生后即出现,也可在出生数周后发生通常在出生后1-2月逐渐出现症状(在排除了呼吸道异物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前提下),主要表现为吸气时喉鸣或喉中痰鸣,吸气时伴随着胸骨上窝、两侧锁骨上窝以及下部肋间隙凹陷;喉鸣仅发生在吸气期,可伴有吸气性呼吸困难,严重的呼气时也会发生。大部分宝宝症状较轻,安静或安睡时喉鸣音不明显,全身情况好,没有咳嗽、流涕、声嘶等表现,只在哭闹或活动时候喉鸣音加重;有的与体位有关,例如仰卧加重,侧卧或俯卧减轻等;
喉喘鸣发作可表现为持续性的,也可以是间歇性的,小儿在睡眠或安静时常无症状,但啼哭时或受到惊吓时症状则比较明显,多数患儿哭吵和咳嗽时并无嘶哑,还有极少部分宝宝会出现呼吸窘迫、喂养困难等;
4.长期危害
对症状较轻的患儿来说,先天性喉鸣对其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并无明显的影响,但表现严重的患儿,可因为呼吸困难及长期缺氧而导致漏斗胸或鸡胸,因为肺功能受到影响,有些患儿可出现心脏扩大。
四、如何护理与治疗
1.如何护理
如果宝宝真的有喉喘鸣,也不需要过于担心,只要不影响宝宝的呼吸、进食,是不需要特殊处理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得到改善,喉软骨会逐渐发育,喉头间隙也会随之增宽——一般6个月左右会有所好转,大多数宝宝在2岁左右这种声音就会消失。期间要让宝宝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出生2周后开始补充维生素D(即鱼肝油),必要时还要同事补充钙。要精心照管,注意避免反复呼吸道感染,如喉炎、气管炎及肺炎等,因为呼吸道的感染容易诱发喉痉挛,加剧原先的喉阻塞。
对于比较严重的情况,还应及时送医院诊治,除应及时控制感染外,还应注意营养不良和电解质的纠正。
2.就医原则
大部分先天性喉喘鸣是无需特殊处理的。但如果宝宝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伴有喂养困难,或反复呼吸道感染,呼吸窘迫、气促、呛咳返流等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偶有严重喉梗阻的宝宝,需及时行气管切开术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