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病因未明但最为常见。肉芽肿通常为非干酪性、较小但数目较多,可弥漫性分布于整个切片,常可累及数个前列腺小叶。其特征为上皮样组织细胞或大量的泡沫样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呈结节状集聚,可伴有浆细胞和淋巴细胞,其间可有完整或部分完整的腺泡及管腔。而嗜酸性细胞浸润和中心液化坏死较少见。
一、分类:
本病分为非特异性、前列腺活检或TUR后发生型、特异性和继发于全身性肉芽肿病的肉芽肿性前列腺炎,后者可再分为Wagener肉芽肿病和过敏性肉芽肿病。发病机理较复杂且仍未完全明了。可能是前列腺对局部致病因素的过敏炎性反应或强烈的肉芽肿性反应。
二、临床表现:
约2/3的患者年龄为50~70岁,大部分表现为刺激性排尿症状或梗阻症状,极少数可无任何不适。约71%的患者确诊前有过近期的急性下尿路感染和寒颤高热,表现为急性膀胱炎或前列腺炎,可并发急性尿潴留,一般持续3~4周,可有肉眼血尿,但以镜下血尿多见,其他还可表现为腰骶、膀胱区、腹股沟及会阴等处胀痛不适、睾丸、附睾炎等。上述症状均可在短期内呈加重趋势。
三、病理学表现:
继发于TUR或活检的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发生率仅次于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二者约占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90%以上。其典型特征为屈曲、纤长的风湿样肉芽肿,外周有围篱状排列的上皮样组织细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多由细菌、病毒、真菌甚至原生和后生动物感染引起,以结核杆菌最常见,大部分与膀胱内灌注BCG有关。其特征性的组织学表现为散在的干酪性或非干酪性肉芽肿伴中央坏死液化且无嗜酸性细胞浸润。肉芽肿内若能找到抗酸杆菌即获特异性的诊断。本组1例患者经2次活检才明确为肉芽肿性前列腺炎,因在肉芽肿内找到抗酸杆菌而确诊为灌注BCG后发生型。过敏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可分为单纯性的和继发于全身肉芽肿病性,均非常罕见。
四、治疗:
治疗包括药物、局部理疗和手术等。根据不同病因,应用抗生素、抗组织胺、抗结核、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有局部或全身感染症状及继发于特异性感染的肉芽肿性前列腺炎,需抗感染治疗,疗程一般为2~4周。对有哮喘或过敏者,尚需联用抗组织胺和对症治疗。除非有严重的尿路梗阻,一般无需手术。大多数肉芽肿性前列腺炎均可自发缓解而无需特殊治疗,因此若症状轻或无症状,可不用任何治疗,仅需密切随访。约2/3的患者的前列腺数年后仍会遗有硬结。若出现新的硬结或原硬结硬度变硬,需活检除外磷肌酸。对前列腺有多个硬结者,不应满足已有的诊断,应行多点穿刺以防止漏诊同时存在磷肌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