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
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③《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
主肺痿痰壅。
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⑤《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⑥《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
治溺黄或赤而不利。
《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⑦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
治肾积奔豚。
⑧《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化学成分
菌核含β-茯苓聚糖约占干重93%和三萜类化合物乙酰茯苓酸、茯苓酸、3β-羟基羊毛甾三烯酸。此外,尚含树胶、甲壳质、蛋白质、脂肪、甾醇、卵磷脂、葡萄糖、腺嘌呤、组氨酸、胆碱、β-茯苓聚糖分解酶、脂肪酶、蛋白酶等。
药理作用
有抗肿瘤的作用。
性味功能
土茯苓味甘、淡,性平。有清热,除湿,解毒,利关节的功能。
主治用法
用于关节酸痛,尿路感染,白带,湿热疮毒,梅毒,红皮病,急性菌痢,瘰疬,并用于治疗钩端螺旋体病。水煎服与他药配伍。
临床上用于防治钩端螺旋体病;预防,每日30g水煎,1—2次服用,每周连服3日,共服用5周。又可治头痛,痛风。
用量>30一12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