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气候炎热。人体的阳气向外宣发,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所以夏季人体阳气的耗散也较为明显。气为阳之使,耗阳先耗气。这里有一个比较常见的例子可以帮助读者理解阳气的亏耗带来的问题。夏季,小孩子活动后,汗出淋漓,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凉,否则会有腹痛之虞。其内在的中医学原理是活动耗散阴阳,汗为阴,气属阳。而用冷水冲凉,需要人体的阳气去抵御,结果阳气亏损更为严重,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连续损耗体内的阳气,结果就是阳气的暂时不足,元阳亏而丹田失温,致腹痛,这时一碗干姜汤能振奋阳气而缓解之。
中医学讲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它讲的阴阳平衡是阴阳都比较充足的状况下的平衡,而不是阴阳都在较低水平下的平衡。气阴两虚,实则是阴阳具虚。而遇到有素病的情况,或者体质本身有偏阴偏阳的情况下,或见阳虚,或见五脏内火。所以,有些老人在气阴两虚的情况下,能见到阳虚的情况,如炎炎夏日依旧畏寒怕冷,视空调为毒物。而又有一些老人会有虚火内生,如五心发热等。
气虚阴虚调养
依据夏季老年人的特点,其养生可以参照个人情况适当选择。中医学认为:夏属火,其性热,通于心,主长养,暑邪当令。是说心在五行中属火,火热之邪最容易损伤心,常导致心病,如有心神不安、心悸失眠、头昏目眩等心系疾病的症状。再者,中医学认为“汗为心之液”,夏天汗液大量排泄,不仅会损伤心气,还会导致心阴虚,这样更容易受到暑热邪气的侵犯,所以夏季宜注重养心。多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品,既能清解夏季高温天气带来的暑热,又能清泄身体产生的内热,也可服用辛凉散发或甘寒清暑的中药,如菊花、薄荷、荷叶、金银花、连翘,以清心火、散暑热。
饮食离不开五昧,人要和自然界的变化相适应。中医讲的就是天人合一。所以五味的调和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医学认为:酸入肝,苦人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夏季饮食宜酸、苦、辛、咸。酸味有敛汗、止汗、止泻、涩精、收缩小便等作用,像乌梅、山楂、山萸肉、石榴等。苦味有清热、泻火、燥湿、降气、解毒等作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辛味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如姜、葱、蒜、辣椒、胡椒等。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海带、紫菜、海蜇等。夏天出汗过多,尤其是从事体力活动大量出汗后.要及时补充盐分,夏天的饮食比较清淡,佐以少量咸菜,可以增进食欲。气虚比较明显的,如精神不振,气短懒言,乏力明显的,可以进一些生晒参、西洋参补气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