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剂是国际体育界违禁药物的总称。国际奥委会规定:竞赛运动员应用任何形式的药物或以非正常量或通过不正常途径摄入生理物质,企图以人为和不正当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竞赛能力即为使用兴奋剂。
国际奥委会禁用的药物有6大类。具体分类是:麻醉剂:可使肌肉麻醉,降低痛感,提高心理亢奋;兴奋剂:能使运动员消除疲劳,增强体力和兴奋,提高运动速度。利尿剂:可稀释尿液,掩盖尿中所含药的剂量,并可临时减轻体重。镇静剂:用于提高镇静感,令运动员精神集中,情绪稳定。合成类固醇:雄性激素的衍生物,能加速肌肉增长,增强身体的强度和体力。肽激素:用来增加血液中皮质类固醇的分泌水平,产生欣快的作用。
毋庸置疑,使用兴奋剂,将对运动员的生理、心理产生极大的危害,使服用者心力衰竭、激动狂躁,成年女性男性化,男子过早秃顶,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患糖尿病,心脏病等,严重损害运动员的身心健康。
众所周知,实施兴奋剂检查需要购置大量高新技术仪器和设备、建立专门的兴奋剂检测实验室、聘用和培训大批掌握检测分析技术的专业人员,耗资巨大。因此,兴奋剂的危害还应包括它给国际奥委会等国际体育组织和各国政府及反兴奋剂机构带来的巨额财政负担,导致的惊人浪费。
在奥运会和各种世界重大比赛中对运动员进行兴奋剂检查的开销相当惊人,小国一般都负担不起。1988年汉城奥运会兴奋剂检查了1600名运动员,耗资300万美元,约合每人1875美元。根据国际奥委会的统计,1989年世界各国总共检查了52371人次,粗略计算,当时全世界兴奋剂检查耗资就高达约1亿美元。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国际反兴奋剂斗争的需要,每年接受各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赛内和赛外检查的运动员人次猛增,全世界每年用于兴奋剂检查的费用更是成倍增长。仅国际田联1996年用于对付违禁药物的开支就高达1700万美元。试想,如果把夏季奥运会28个比赛大项和冬季奥运会7个比赛大项的所有国际体育联合会对付违禁药物的开支,国际奥委会、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以及各国政府和国家反兴奋剂组织用在反兴奋剂方面的所有经费支出加在一起,该是怎样庞大的天文数字啊。
在2005年十运会组委会宣布著名中长跑运动员孙英杰在十运会女子万米决赛结束后的药检呈阳性,做出了取消孙英杰十运会万米亚军成绩、取消之后其他比赛参赛资格的处罚决定。
在孙英杰之前,今年国内最轰动的兴奋剂事件是湖北省女子举重队集体使用违禁药物和在兴奋剂检查中集体作弊,共有12名运动员涉及这一事件,均受到禁赛的处罚。湖北女子举重队则被给予停止参加国内外比赛一年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