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社会上开始流行服用六味地黄丸,认为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男女皆可,老少皆宜。六味地黄丸是妙药仙丹、保健佳品吗?
六味地黄丸属非处方药,此药源于宋代,当时的儿科专家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中收载有此方,原名地黄丸,是为小儿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所设,主要用于治疗小儿“解颅”病,即婴儿出生至一岁以后囟门仍迟迟不能闭合。此方原本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局限性。
解颅一病因肾精亏虚、脑髓不足所致,故当以补肾益阴、健脑生髓为治疗大法。该方以熟地黄为主要药,配以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牡丹皮共同而成。由于组方严谨、疗效显著,被后世广泛用于治疗内、妇、儿及五官等诸科疾病,称其为六味地黄丸,并一直延用至今。六味地黄丸在中药补益剂中占有重要位置,为滋补肾阴的代表剂和基础方,被医家称为“补肾要药”。
补肾要药其华在发
中医学认为肾属五脏之一,在人体生命活动中为“先天之本”,中医学所说的“肾”,不是简单的肾脏实体,还包含了多个系统、多个器官的功能活动。无论是先天之精、后天之精还是生殖之精皆藏于肾,用其来维系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肾主水,即对人体的水液输布与排泄;肾主骨、生髓,上通于脑,即主宰骨骼的质地,及关节的活动,还包括骨髓和脑髓的充盈;肾主纳气,即将肺脏吸进的清气予以吸纳利用,以充元气;肾开窍于耳,其华在发,即维系耳的听力,头发的生长与濡润。中医所说的肾与生殖系统、泌尿系统、骨骼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以及耳朵、头发、牙齿、阴器等组织器官均有密切的关系。一旦肾出现异常(肾虚)会相应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另外肾还有肾阴、肾阳之分,肾阴指肾精等物质基础,肾阳指肾的功能活动,因此肾阴虚和肾阳虚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疾病,治法上存在根本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