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孕妇 > 孕妇用药

专家探究:准妈妈用药的宜忌

导读:防治痔疮的药妊娠后期,腹压增加及子宫增大压迫和影响静脉回流,使痔静脉易曲张,因而促进痔疮的发生和发展。

下面来讲讲药物对胎儿的常见不良影响。

妊娠早期

(即妊娠的头3个月)是胚胎各脏器的分化时期,最易受外来药物的影响引起胎儿畸形。

胚胎期已经出现胚胎的中枢神经活动,因此妊娠期妇女应慎服镇静、安定、麻醉、止痛、抗组织胺或其他抑制中枢神经的制剂,以免抑制胎儿神经的活动,并影响其脑部发育。

妊娠后期

孕妇使用双香豆素类抗凝药、大剂量苯巴比妥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可导致胎儿严重出血,甚至死胎

氨基甙类抗生素可致胎儿永久性耳聋及肾脏损害;妊娠5个月后服用四环素可使婴儿牙齿黄染,牙釉质发育不全,骨生长障碍;噻嗪类利尿药可引起死胎,胎儿电解质紊乱,血小板减少症;孕妇摄入过量维生素D导致新生儿血钙过高、智力障碍,肾或肺小动脉狭窄及高血压;分娩前应用氯霉素可引起新生儿循环障碍和灰婴综合征。

看到西药对胎儿的副作用有这么多,你是否已目瞪口呆?不过,不必过分担心,因为以上说的这些副作用只是有可能发生,并非一定会发生。也许有人会说,虽说是“可能发生”非“绝对会发生”,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还是不吃西药吃中药算了。不少人都认为中药药性缓和,中毒的可能性小,对宝宝的影响小甚至没有。这样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事实上,中医家早就将孕妇禁用和慎用的中草药,编成了一首歌诀,叫《妊娠禁忌歌》,概括起来即“有毒药、活血化淤药、行气驱风药、苦寒清热药、凉血解毒药”是禁忌或慎用之列。那么服用一些补益的中药,对胎儿是否一定有益呢?事实也并非如此。有些补益药,如人参鹿茸,也不可乱服。中医认为,妇女怀孕后,一般都有阴血偏虚、阳气偏盛的情况,即如俗语所说的“有胎始有火”。因此,人参、鹿茸以及一些温燥性的药物,如附子、干、肉桂、胡肉、胎盘等,必须慎用。如孕妇服后出现轻度不安、烦躁失眠、咽喉干痛等症状,应停用上述药物。相应地,一些辛热的食品,如辣椒、酒等,也应少吃或不吃。

为了让“宝宝健康聪明,妈妈平安开心”,你千万要记得不能随意自作主张服用补药或治疗用药。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