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猪肉,那可是我们饭桌上再经典不过的一道菜了,但是,说起食疗保健作用以及如何合理烹调猪肉等问题,可能很多人不太知道。今天就给大家介绍猪肉的营养价值,和猪肉的正确烹调方法。
猪肉的营养分析
1、蛋白质
猪肉的蛋白质为完全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并且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接近人体需要,因此易被人体充分利用,营养价值高,属于优质蛋白质。猪肉的蛋白质含量平均在13.2%左右,因猪的品种、年龄、肥瘦程度以及部位而异。比如猪身上不同部位的肉,因肥瘦程度不同,其蛋白质含量的差异就会比较大。例如:猪里脊肉蛋白质的含量约为21%,后臀尖约为15%,肋条肉约为10%,奶脯仅为8%,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猪瘦肉比肥肉的蛋白质含量要高。而猪的皮肤和筋腱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结缔组织的蛋白质含量为35%-40%,而其中绝大部分为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由于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缺乏色氨酸和蛋氨酸等人体必需氨基酸,因此,以猪皮和筋腱为主要原料的食品的营养价值较低。但是,也正因为富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使得这类原料又成为女士美容的佳品。
2、脂类
猪肉中的脂类主要是中性脂肪和胆固醇。在畜肉中,猪肉的脂肪含量最高,脂肪的组成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熔点较高。这也是猪油在较低温度下呈固态的原因。猪肉中胆固醇含量在瘦肉中较低,肥肉比瘦肉高,内脏中更高,一般约为瘦肉的3-5倍,脑中胆固醇含量最高,每100克可达2000毫克。虽然胆固醇在人体内有着广泛的生理作用,但它也是血栓和结石的主要成分,所以,高胆固醇食物摄食过多会导致动脉硬化,增加高血压病的发生概率。
3、碳水化合物
猪肉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以糖原的形式存在于肌肉和肝脏中。
猪肉的营养非常全面,除了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含有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等。猪瘦肉中还含有血红蛋白,可以起到补铁的作用,能够预防贫血。肉中的血红蛋白比植物中的更好吸收,因此,吃瘦肉补铁的效果要比吃蔬菜好。
猪肉的烹调方法:
猪肉的部位不同肉质也不同,烹调时有不同吃法,按照烹调的需要,猪肉各个部位做法如下:
里脊肉:是脊骨下面一条与大排骨相连的瘦肉。肉中无筋,是猪肉中较嫩的肉,可切片、切丝、切丁,也是炸、熘、炒、爆之用最佳部位。
臀尖肉:位于臀部的上面,都是瘦肉,肉质鲜嫩,一般可代替里脊肉,多用于炸、熘、炒。
坐臀肉:位于后腿上方、臀尖肉的下方臀部,全为瘦肉,但肉质较老,纤维较长,一般多作为白切肉或回锅肉用。
五花肉:为肋条部位肘骨的肉,是一层肥肉、一层瘦肉叠起的,适于红烧、白炖和粉蒸肉等用。
夹心肉:位于前腿上部,质老有筋,吸收水分能力较强,适于制馅、做肉丸子。在这一部位有一排肋骨,叫小排骨,适宜作糖醋排骨或煮汤。
前排肉:又叫上脑肉。是背部靠近脖子的一块肉,瘦肉中夹肥肉,肉质较嫩,适于作米粉肉、炖肉用。
奶脯肉:在肋骨下面的腹部。结缔组织多,均为泡泡状,肉质差,多熬油用。
弹子肉:位于后腿上,均为瘦肉,肉质较嫩,可切片、切丁,能代替里脊肉用。
蹄膀:位于前后腿下部,后蹄膀又比前蹄膀好,红烧和清炖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