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饮食常识 > 健康饮食

贪嗜野味三大悬念

导读:”贪嗜野味之风何以如此炽盛?其根源何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跨省市调查表明:在对“流行吃野生动物的原因”的回答中,选择“相信能增加营养或有滋补作用”的占45。

反省三大观念根源:食补、纵欲、自大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陈润生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一再呼吁要保护野生动物,而不是去吃它。但很多人就是听不进去。”贪嗜野味之风何以如此炽盛?其根源何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跨省市调查表明:在对“流行吃野生动物的原因”的回答中,选择“相信能增加营养或有滋补作用”的占45.8%,有38%的人“因为好奇”而吃野生动物,还有近16%的人只不过是“为了显示身份”去吃野生动物。换句话说,有近一半的人相信“药食同性”的饮食文化传统,迷信“药补不如食补”。为了吃野味“食补”,国人发明了“活猴脑”、“龙虎斗”、“三叫(生涮幼鼠)”、“红烧老猫”等古人称为“虐食”的吃法,食客趋之若鹜,令外国人“望而生畏”。果子狸在《本草纲目》中就被记载“专上树木食百果,冬月极肥”,“红烧果子狸”、“双冬果子狸”等均被列入名菜之列。果子狸与蛇合烹,美其名曰“龙虎斗”,被粤菜标榜为精彩节目。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和动物专家对“野味食补”这一传统美食观念提出质疑。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涂长春介绍,有关专家在对家禽家畜和几种野生动物的营养进行分析比较中发现,它们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能量等主要指标上相差不大。“事实上,在传统医学中,食补受到严格限制,只是指在身体缺乏某种物质的情况下才需要进补,而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来说,市场上琳琅满目的食品,完全能满足人们的食补需要,不需要滥食野生动物。”广东省中医院副教授杨志敏说,“而且,对于那些健康的人来说,过多的进补反而会破坏体内平衡,对身体造成危害。”需要拿来一并反思的不光是“食补”观念,还有纵欲主义观念。“食色,性也。”在衣食足、仓廪实的时代,人们追求一点美味佳肴,本无可厚非,但无论哪种感官享受,都要根据社会和自然的基本法则而适度节制。人性是需要一些操守和克制的,无底线地放纵自己的感官欲望,不负责任地追逐畸形消费狂潮,势必沦为纵欲主义的奴隶,给社会和自然带来灭顶之灾。说起野味,我们的祖先最有发言权了,在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上古时代,祖先们啥野味没品尝过啊?可是,经过几千年、几万年的筛选淘汰、调试磨合,他们给后代子民留下了鸡、鸭、鱼、猪、牛、羊等食谱,这些看起来是最家常的,却是最适合人类食用的。人体专司味觉的是舌头上的“味蕾”,中国人的味觉经过几千年“食不厌精”的进化,几乎已精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有人指出,听任这种“进化”继续下去,我们大概会像晋朝的何曾那样,看着满桌的山珍海味,犹云“无下箸处”。中国有句老话,叫“拼死吃河豚”,河豚有剧毒尽人皆知,可是敌不住野味诱惑,因吃河豚而死人的消息还是不断见诸报端。这种“吃的代价”不也太惨重了吗?值得吗?第三个需要反省的是,对自然多一点敬畏,对动物多一点友善。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栖息着4400多种脊椎动物和20多万种无脊椎动物。这数字背后是一个充满着生命机趣的世界,包括大熊猫、东北虎、金丝猴、白鳍豚、麋鹿、野马和丹顶鹤等在内的野生动物们,已经同人类共生共存了数百万年。然而,国人近年无节制地捕杀食用野生动物的恶果,是野生动物种类的急剧减少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巨大破坏,以及各种已知或未知的动物疫源性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亘古以来,自然界运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生物之间相生相克,“生物链”是由不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形成的,人其实也是自然“生物链”中的一环。在人类的早期,人是无能的、脆弱的、渺小的,对神威莫测的自然界充满敬畏。然而,生产力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让人变得越来越自信,乃至狂妄自大。人们忘记了自己的自然属性,以世界的惟一主人自居,对“非我族类”的动物世界动辄非食即杀,对其生命意义缺乏应有的体察和尊重。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副教授刘华杰认为,这容易把人与自然放在对立面,忽视了生产力提高可能造成的强大破坏力,忽略了可持续发展的要义。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食物与运动热量消耗转换

相关菜谱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