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尤其是受教育程度高的妈妈,希望与孩子一直保持亲密,将这种欲望凌驾于孩子独立探索的需要之上,以亲子依恋为由将孩子紧紧拴在自己身边,可能导致孩子长大后心智不成熟。
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依恋是人类发展的最强大动力。依恋开始于婴儿期,持续到成年期。人类进化了数百万年,依恋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妈妈换尿布时把手放在宝宝的肚皮上,在喂奶时充满爱意的凝望,做出微笑或者惊奇的表情,这一切都会刻入孩子的神经系统,成为孩子安全感的基础。
妈妈对孩子的依恋是快速建立的,内部是激素在发挥作用,外部是拥抱、哺乳和眼神接触。孩子对妈妈的依恋则是逐步建立的,持续到一周岁左右。孩子通过父母照顾时的身体接触,逐渐将妈妈和爸爸的形象内化。孩子心中的父母“照顾者”的形象是一种巧妙的心理机制,其产生的力量比真实的父母还大,因为形象常在心中,日后面对逆境,纵然父母不在身边,心里仍然得到支持的力量。
但是很多父母,尤其是受教育程度高的妈妈,希望与孩子一直保持亲密,将这种欲望凌驾于孩子独立探索的需要之上,以亲子依恋为由将孩子紧紧拴在自己身边:整天抱着宝宝,和宝宝同睡一张床,甚至哺乳到6岁或者更大。如果做不到的话,似乎就没有给宝宝足够的爱。
过度强调亲子依恋造成很多孩子不懂得独立,长大后仍然心智不成熟。这些妈妈误解了依恋的功能--依恋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分离,为孩子能够独立地探索世界而提供足够强的安全感。实际上,如果分离没有发生,依恋系统也没有被激活。内心的父母形象要起作用,分离是必不可少的。
在开始的时候,身体上的亲密接触对孩子来说是必要的。随着孩子的成长,身体接触的必要性日渐减退。马拉诺建议顺其自然放开孩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他们探索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