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到来了。人们开始重视起春季的养生来了,中医提醒,春天养生重在养肝,顺应四时。
专家认为,在春季养生方面,《黄帝内经》早就从起居、运动、调节情志等方面给出了明确的指导。从“顺应四时”这个最根本的养生之道出发,春季养生最重要的便是顺应春天阳气升发这个整体态势。
春季养肝宜吃绿色食物
专家指出,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所有食物都有不同的颜色,大体可分为青、赤、黄、白、黑五种,“其中,青色入肝,春天可多吃绿颜色的食物,比如绿叶蔬菜、青瓜等,对养肝有好处。”
春季养肝宜吃酸味食物
食物有酸、苦、甘、辛、咸五味,其中酸是入肝的,有人认为春天不能吃酸的,因为酸是收敛的,吃酸不利于阳气升发,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也不是绝对的。
专家认为,中医讲究平衡,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阳气既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由于春天是肝气向外升发的气节,如果肝气过盛,容易急躁、发脾气,因此适当吃点酸的东西,也可以收敛肝气以养肝。
养生之道:顺应四时
“四时阴阳的变换是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最根本的养生之道就是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去顺应四季气候的变化。”专家表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在养生方面的重要命题,它出自《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四季调神大论》,而《四季调神大论》就是专门讲述四季气候变化与人体关系的文章。
那么,究竟什么是“阳”呢?专家解释说:“中医认为所有发生、成长、向上、向外、欣欣向荣的东西都属于"阳",而春天的气候特点整体上就是一个向上、向外生发的态势,比如青草发芽,冬眠的动物开始出来活动等。”
而所谓“养阳”,就是指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顺应阳气升发这个整体态势,而不能与这个态势相逆。
“春夏养阳”,体现在饮食方面,又该如何理解呢?专家认为,“养”并不等于“补”,如果在春天吃过多羊肉、狗肉等“补阳气”的食物,反而容易导致肝气过盛,化燥伤阴,而春天的食物应以养肝为主。
春季养肝食物要适应地域特点
除了性味之外,食物还应适应地域的特点。比如,广东的春季与北方的春季气候特点就很不同:北方的春季干燥,应多吃滋阴养肝的食物。而广东的春季多湿,因此要注意化湿,防止湿气过重而困脾。
对于春季该如何养生,专家认为应从起居、运动、情志等方面高度概括了整个春天的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