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步入老年,就经常感到气短乏力,尤其是患有老慢支、哮喘的人,就更为此感到痛苦了,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专家介绍:其实,这都是肺气不足惹的祸。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35岁以后,人体肺活量开始下降,并出现肺虚的情况。肺气健旺,则五脏之气皆旺,精自生而形自盛。故中年人保健应先补肺,才能促进健康,延年益寿。如果被医生判定为肺气不足,除了遵照医嘱进行治疗外,还有一些小方法值得一试。
1.“咽”字功补肺气
做法是两唇微微后收,上下齿相合而不接触,舌尖插上下之缝,微出。呼气念咽字,两手从小腹前抬起,逐渐转掌心向上,与胸同平,然后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成立掌,分别向左右两边推掌,就像鸟翼一样。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自然下落。
2.深呼吸
每天以太阳刚出来时为最佳时间,到户外做深呼吸,有利于锻炼呼吸机能,从而达到补肺气的作用。一般来说,每天做20~30次即可。
3.朗读和唱歌也能补肺气
唱歌、朗读可以起到扩胸作用,通过对横膈肌的运动,将气吸入肺部,气息冲击声带,产生的声音经过共鸣腔体,进行综合调节。无论是唱歌还是朗读,呼吸量的大小、快慢节奏,都是根据曲调和文章情感需要,进行高低、大小等变化来调整呼吸,这就能让肺气得到调养。
此外,在平时饮食中,可以选择百合、花生、橘梗、黄芪、党参等放入食材内,帮助润肺补气。但是,黄芪吃多了容易上火,一定要掌握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