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泻,面色灰白,精神萎靡,舌苔白或薄白腻,脘腹膨软;肛门皱褶潮粘;便下青色或淡黄、淡绿色,带有泡沫,其味微腥,小便清长。
伤食泻,嗳气口臭,鼻准带红,腹部膨隆疼痛,手心热,舌苔白腻或白糙;肛门周围淡红,大便色淡黄,夹有不消化食物(或乳块),味酸臭。
脾虚泻,神疲肢倦,或四肢略肿,腹胀而软,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肛门稍肿不红,有下坠感;大便溏薄,带有食物残渣或乳片。
其次,尿如米泔多为脾胃气虚;皮肤干枯,面色灰滞,精神倦怠,舌红少津,肛门皱褶松弛下坠,腹部凹陷,腹壁松驰,大便日行3~5次,状如鸭粪者,则是津液大伤;面色白无华,精神极度倦怠,额出冷汗,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腹凹如舟,弹性消失,脱肛不收,便如稀水而不臭,或淡绿色夹有残渣者,则为阳气不足、脾胃虚寒之证。
王鹏飞老中医还根据小儿腹泻引起上腭各部位的颜色变化来推测腹泻的寒热虚实。如腭前(位于上腭前部、门齿后部)、腭后(位于上腭部靠近咽喉处)均为深红色,二臼齿处(位于上腭两边臼齿处)黄、红色,中柱(指上腭中间从前至后的一条线)淡白,为实热型,治时宜用清热健脾分利止泻法;如腭前、腭后均为粉红色,二臼齿处乳白,中柱乳白,为虚寒型,治时宜温补脾肾,固肠止泻;如小儿腹泻时,臼齿处乳白色且厚者,说明腹泻重,脾肾虚亏,病情重。
此外,古代医家还对人中、印堂等处的色泽变化,作了较详细的观察,指出,人中色黄常属伤食吐泻,色黑病情较重。
最后,生活中如果发现小儿腹泻时一定要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要及时去医院或通过医生诊断,做出及时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