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骨科 > 骨质疏松

冬季进补防治骨质疏松

导读:2000多年前的中医名著《黄帝内经》就说过:“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2.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精微不输暴饮暴食、嗜欲偏食、饮酒过度等原因均会损伤脾胃。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长期受损,化源衰少,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失于滋养,关切不利,肌肉瘦削,发为本病。

3.久病失治,后天调养失宜损及五脏久病或大病之后,邪气过盛,脏气损伤;或瘀血内结,新血不生;或病后失于调理,正气亏虚难复,精气亏耗,伤及五脏、“五脏之伤,穷必及肾”。由上可知,骨质疏松多因肾精不足,脾失摄纳,脾肾同虚而成。药膳的制作亦应遵循阴阳平衡的原则,即对于阴证系列的证型,应采用具有“补其不足”功能的中药,对于阳证系列的证型,应采用具有“泻其有余”功能的中药,这是用药的基本原则。故骨质疏松症应重在“补其不足”,其中补阳药以补肾阳药为主,补血药以补血养脾为主,补气药以健脾益气为主。由此推出目前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的用药规律:一是以补肾健脾益气方药为基本药物组成。常用的中药有熟地、当归、黄芪、枸杞子、淫羊藿、鹿角胶、龟板、党参、白芍、菟丝子、山药、杜仲、女贞子等。二是以活血祛瘀药为主配伍药物。活血祛瘀药是除补虚药以外用的最多的一类中药。常用的药物有牛膝、丹参、川芎、延胡索、仁、穿山甲、鸡血藤、自然铜等。总而言之,补肾、健脾、活血是中医药防治该病的主要大法。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