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对我们的生命造成威胁,它带来的后果也是不容我们估量的,饮食在生活中我们要积极的预防食道癌,了解食道癌产生的病因,对食道癌做到提前的预防,才可以保障我们的健康,下面让专家给介绍一下,常见的食道癌预防措施有哪些。
(1)改变喜食霉变食物的习惯:目前已有充分证据说明食用霉变食物特别是酸菜、霉窝窝头和鱼露是食管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大力宣传这类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使群众少吃或不吃,同时鼓励种植蔬菜和水果,以增加鲜菜和水果的摄入,补充维生素C。霉变的食物,一方面产生霉菌毒素或代谢产物,一方面促进亚硝胺的内合成,是导致食管癌的主要病因,多吃新鲜蔬菜或补充维生素C可阻断体内亚硝胺的合成,可使胃内亚硝胺含量降低,从而降低了胃内亚硝胺的暴露水平。另外林县的营养预防试验发现,补充核黄素和烟酸能降低食管癌的发病率15%。同时也应积极研究科学的酸菜制作和保存方法,以满足当地居民世代以来养成的传统饮食习惯。
(2)粮食的防霉:霉变的粮食含有多种致癌的毒素,因此积极开展粮食的防霉去毒工作非常重要,特别是应宣传家庭储粮的防霉的重要性。一般粮食的含水量在13%以下可达到防霉的要求,一旦发现粮食已经霉变,应采取勤晒,食用时挑拣,多次清洗并加碱处理,可有效减少霉菌毒素的摄入。
(3)加强饮用水的卫生管理:现已发现食管癌高发区水中的亚硝胺含量明显高于低发区。因此搞好环境卫生,防止水源污染十分重要,逐渐减少饮用沟塘水的地区,推广土自来水。对食用的沟塘水也应进行漂bai粉消毒,可明显降低水中亚硝胺含量和杀灭其他传染病菌。
(4)遗传致病因素的预防:食管癌具有较普遍的家族聚集现象,表明有食管癌家族史的患癌易感性确实存在,应加强同代人群的监测工作。患者为男性,就加强男性监测,特别是49岁前的人群,患者是女性,加强女性监测,特别是50~69岁的人群,并且应把3代人中发生过2例或2例以上食管癌死亡的家庭,当作危险家庭,对这些家庭中40~69岁的成员当作风险人群,定期体检,提供预防性药物或维生素,劝导改变生活习惯等,对降低食管癌发病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道癌的检查方法
1.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
细胞学检查,有确诊价值,方法简便,受检者痛苦小,假阳性率低。主要为拉网细胞学检查,检查者吞下双腔管带网气囊,当气囊通过病变后将空气注入气囊,逐步拉出气囊并使其表面细网与病变摩擦,直到距门齿15cm刻度时抽尽空气取出网囊,去除网囊前端的黏液后将网囊表面的擦取物涂片并行巴氏染色细胞学检查。采用气囊拉网法采取脱落细胞标本直接涂片,用巴氏染色是普查时发现及诊断早期食管癌、贲门癌的重要方法,其诊断阳性率可达95%以上。为了避免发生误差,每例至少要获两次阳性才能确诊。若要确定肿瘤部位可行分段拉网。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结合X线钡餐检查可作为食管癌诊断依据,使大多数人免去食管镜检查。但全身状况较差,或有高血压、心脏病、晚期妊娠及出血倾向者不宜做此检查。若有食管狭窄不能通过脱落细胞采集器时,应行食管镜检查。
2.肿瘤标志物
食管鳞癌尚未发现此种具有一定准确性的标记物。最敏感的免疫标记物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RA)在良性食管瘤中常为阴性,而在食管癌病人血清阳性率为40%~52%,并随病变之进一步侵袭、淋巴结转移、病期变晚,以及肿瘤体积加大而增高,可惜在早期癌中很少出现阳性,且不论何期之低分化癌中也是阴性。另一免疫指标为表皮样生长因子(EGF)受体。用碘125EGF结合测试发现高结合率者淋巴结转移多,预后差。其他肿瘤标记物如癌胚抗原(CEA)、CA-50、CA19-9等经过研究,无一能提供可靠的预后指标。
3.DNA倍体
与肿瘤之组织学关系密切,但与临床病期无关。在非整倍体病人中发现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较多的食管外扩散,非整倍体与双倍体相比,在12个月内肿瘤复发率高达83%(双倍体仅为17%),中数生存较短,5年生存率较低。但此种相关性仅适用于进展期病例。
温馨提示,专家在文章中提出了,食道癌疾病的常见预防措施,希望大家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方式,在生活中改掉自己不良的一些生活习惯,同时,加强我们的饮水卫生,这样对于预防食道癌疾病,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