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会造成患者大便习惯出现变化,严重地影响到了身体健康,平时大家需要注意结肠的变化,有效地进行调节身体,避免造成更多影响,而且很多患者还会出现癌症转移,造成患者身体不适,而且,很多患者还会出现肝功能下降,那么,结肠癌的常见表现是什么?
(一)早期症状:最早期可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样症状,而后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如便次增多,腹泻或便秘,便前腹痛。稍后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脓性血便。
(二)中毒症状:由于肿瘤溃烂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导致病人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表现,其中尤以贫血、消瘦为著。
(三)肠梗阻表现: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症状,如腹胀,腹痛(胀痛或绞痛),便秘或便闭。体检可见腹隆、肠型、局部有压痛,并可闻及亢强的肠鸣音。
(四)腹部包块:为瘤体或与网膜、周围组织侵润粘结的肿块,质硬,形体不规则,有的可随肠管有一定的活动度,晚期时肿瘤侵润较甚,肿块可固定。
(五)晚期表现:有黄疸、腹水、浮肿等肝转移征象,以及恶病质,直肠前凹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肿瘤远处扩散转移的表现。
结肠癌疾病的转移现象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现状
肝脏是结直肠癌最主要的转移部位,发生率高50%发生肝转移。结直肠癌肝脏转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微转移是可能的原因之一。从解剖学的角度看,引流结直肠的静脉血流均汇入门静脉进入肝脏,肝窦是胃肠道血液回流的部位,对血流的廓清率高,是肿瘤细胞最容易着床的脏器;结直肠癌最易侵入静脉,发生率可高达20%~30%;癌细胞一旦脱落进入血循环,很容易在肝脏形成转移灶。肝脏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器官,据国外尸解资料报道:恶性肿瘤患者40%有肝转移,而结直肠癌患者肝转移率高达60%~71%。结直肠癌肝转移分为同时性肝转移和异时性肝转移。前者是指发现结直肠癌的同时发现肝转移,原发灶与肝转移灶发现的间隔6个月者为异时性肝转移,异时性肝转移约30%~40%发生在所谓的根治性切除术后,80%发生在术后2年内。肝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和长期生存的主要原因。
重视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问题
对于结直肠癌患者,医生应考虑到肝转移的可能,进行相关的检查。术中应常规探查肝脏,必要时可考虑术中B超检查。治疗后的患者进行随诊,术后1~2年内每3~6个月随诊1次;术后3~5年内每6~12个月随诊1次;5年后每1~2年随诊1次。随诊项目包括肿瘤标志物的检测、B超、CT和胸片等。手术患者应定期行结肠镜检查、以发现吻合口及结肠其他部位有无复发。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措施:术中应注意无瘤原则、操做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挤压肿瘤,可在肿瘤切缘两侧用布带扎紧;按根治的原则切除肠管和清扫淋巴结,既要达到根治范围、又要达到彻底的程度;可采用术中门静脉置管,术后5-FU持续静滴化疗;依据病理结果制定合理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案并严密随诊。
希望大家注意这种疾病的发生过程,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有效进行调节身体,避免造成腹胀,而且还会导致大便改变,影响到了身体健康,平时大家需要注意这种疾病的存在,避免造成腹部包块,严重影响到身体健康,并且在日常生活当中,也要注意自身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