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症对于儿童的影响非常的严重,会让他们的内心出现很多的障碍,而且还会波及到他们的健康,同时学习也会受到影响,该病是多见的,我们要将此病重视起来,为此需要深入的去认识该病,一起来看看相关的知识是什么。
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目前已成为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随着症状的加重,有的儿童被迫停学,更有甚者患了神经疾病,给自身、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近年来,这类疾病的诊治,已成为患儿家长关心、社会关注并需亟待解决的问题。儿童多动症是一种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又称学习技能发育障碍。儿童多动症的突出表现,归纳起来主要有5点:1.动作过多,2.注意障碍,3.冲动任性,4.学习困难,5.心理障碍。儿童抽动症即抽动秽语综合征,特点是先从面部出现眨眼、摇头、挤眉等症状,以后逐渐加重,形成多部位的抽动,出现种种复杂的奇特的运动抽动。
专家提醒:儿童时期可塑性较成人强,心理障碍较成人轻,若能早期诊断,早期采取整体化综合性治疗,在控制发作的同时,兼顾其他合并障碍的治疗,儿童多动、抽动症是完全可以治疗的。
应对儿童父母说明此病性质,不要焦虑紧张,这样可以清除由于父母紧张和过分关注造成的强化作用。对儿童的抽动表现可采取不理睬的态度,使症状逐步减弱消退。不要反复不断地提醒或责备孩子,否则会更加强化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抽动更加频繁。应努力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用肌肉松弛疗法、操作性处理法等行为治疗方法对清除抽动症状有良好的效果。患儿在接受治疗时要取得其家长及他本人的合作,并给家长以指导,以便协助治疗。
对患儿病前的心理因素应详细分析,找出可能的诱因,然后予以解决,例如家庭矛盾的调整等。父母对小儿的过度要求所造成的心理冲突和紧张情绪必须予以克服。若有学校因素,应与老师联系协同解决。对属于无法解决的因素,则应给予支持性心理疗法,帮助小儿找正确的对待方法。最常见也是最早发生的部位是面部和眼部肌肉,如眨眼、咧嘴、吐舌、吸鼻子、耸肩、摇头等,以上表现时却常常被认为是患儿淘气有意做出。
根据接诊的案例来看,这些症状有的持续一两个月就消失了,但有的可能数月或一两年后复发,抽动可能在同一部位,也可能换部位,表现为甩手、挺胸、跺脚等。但当孩子注意力集中时抽动会减少,睡眠时抽动消失。有的父母由此推断认为是孩子调皮,而采取打骂方式教育,使得抽动症状不但不消失,反而更频繁发作。小儿抽动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越来越严重。随着病症加重,孩子将多动、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甚至伤害自己。因此,发现孩子有类似表现,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
通过认识上面的这些内容,朋友们清楚的知道了小儿抽动症是什么样的疾病了,该病会让孩子的日常生活发生改变,给他们的健康带来危害,因此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是可以帮助我们应对小儿抽动症的,还要进行相关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