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儿科 > 小儿麻疹

小儿麻疹疾病的症状类型

导读:潜伏期为7~14天,前驱期可突发高热,达39℃以上,伴头痛、肌痛、腹痛、乏力等,而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不明显,可有干咳,多半无流鼻涕、眼泪、眼结合膜炎等。

小儿麻疹疾病确实是生活当中的常见疾病对于这样的疾病,希望我们能够重视做好积极的治疗和护理,但是有很多家长对于小儿麻疹疾病基本常识并不了解,导致孩子在患病之后也不能及时发现,所以家长们能够了解小儿麻疹疾病的症状类型很必要。

异型麻疹的临床表现

主要发生在以往接种过麻疹灭活疫苗者,当接种4~6年后再接触麻疹急性期患者,就可引起异型麻疹。潜伏期为7~14天,前驱期可突发高热,达39℃以上,伴头痛、肌痛、腹痛、乏力等,而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不明显,可有干咳,多半无流鼻涕、眼泪、眼结合膜炎等。多数患者无典型科氏斑。起病后2~3天出现皮疹,从四肢远端腕部、踝部开始,向心性扩散到达四肢近端及躯干,以下身为多,很少扩散到乳头线以上部位,偶见于头面部。皮疹一般呈黄红色斑丘疹,有时呈2~3mm大小的小疱疹,有痒感,消退时不结痂,皮疹偶呈瘀点、瘀斑或荨麻疹样,常伴四肢水肿。呼吸道症状虽不严重,但肺部有时可闻啰音。x线检查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及肺部片状阴影。此种肺炎可反复延续1~2年。有些患者可表现为肝、脾肿大、肢体麻木、无力和瘫痪,也可临床上不出现明显皮疹,而有其他脏器病变症状。本病最重要的诊断依据为恢复期麻疹血凝抑制抗体及补体结合抗体滴度急剧上升。有报告异型麻疹患者都未找到致病的麻疹病毒,流行病学资料也指出本病无传染性。

本病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在宿主部分免疫的基础上产生对麻疹病毒超敏反应所引起。有研究指出灭活麻疹疫苗缺乏f蛋白抗原(灭活疫苗采用的甲醛破坏了f蛋白),故不能在人体中诱导抗f蛋白抗体,致使接受灭活疫苗者缺乏阻止麻疹病毒入侵和在宿主细胞内扩散的功能,而只产生h蛋白血凝抑制抗体(hi)。接种灭活疫苗数年后hi抗体逐渐下降,当再度接触麻疹病毒时hi抗体在早期就迅速上升,10天即可高达1∶1280,但因缺乏f抗体不能阻止病毒在细胞间传播,而引起异型麻疹。

免疫低下者患麻疹有何表现

如果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或继发性免疫低下(如肿瘤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者、营养不良免疫力衰弱等),若发生麻疹则常患重症,病死率也较高,有报告肿瘤患者的麻疹常不出现皮疹,而一半以上可发生麻疹巨细胞肺炎,并容易并发脑炎。临床不易得出确切麻疹诊断,只能依靠从受感染组织中找到麻疹病毒抗原。以往未患过麻疹的免疫低下者,特别是细胞免疫低下者,如遇到感染期麻疹患者,应采用特异免疫球蛋白进行足量被动免疫,越早越好,以预防发生麻疹或至少减轻病情,即使已接受过麻疹疫苗者也应如此。

相信通过文章内容的讲述我们对于小儿麻疹疾病的症状类型有了了解,希望了解这些基本常识可以帮助人们正确看待小儿麻疹疾病,在以后的生活当中要做好对于小儿麻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愿每个孩子都能够远离这样的疾病。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