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会有很多的孩子出现肥胖症的症状,此病的出现将会严重的伤害到了患儿的健康,希望家长们可以多去了解一些关于肥胖症的知识,在进行肥胖症的预防工作才可以,那么关于肥胖症的预防措施到底会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小儿肥胖症的预防:
肥胖会对儿童各系统的生长发育、智力发育、心理行为等产生不良影响,对当前及以后的生活质量、学习工作能力、健康状况等造成损害,还会缩短预期寿命。儿童肥胖的治疗非常困难,因为儿童缺乏减肥动机,对少吃、多动的减肥方法很难持之以恒。因此,儿童肥胖的预防就显得特别重要。预防儿童肥胖应从胎儿期开始,贯穿一生,在肥胖好发年龄(婴儿期、5~8岁、青少年期)采取措施,效果更佳。
胎儿期——预防胎儿过重,胎儿期要预防新生儿出生体重过重。孕妇在妊娠期需增加营养,但并不是营养摄入越多越好。如果孕妇体重增加过快,常会导致胎儿出生体重过重,使今后发生肥胖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要预防胎儿体重过重,孕妇首先要定期检测体重增长是否符合正常妊娠的生理规律。正常孕妇前3个月增加1.5~3千克,以后每周增加400克,至足月时体重比未妊娠时增加12.5千克。其次,孕妇要根据体重增加情况调整热量摄入量。第三,孕妇还要保证适当的活动量,如散步、轻体力活动等。
婴儿期——鼓励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研究表明,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多年后发生肥胖的风险显着低于人工喂养儿,而且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婴儿以后发生肥胖的概率越低。其原因可能是,母乳喂养儿可以更好地控制每餐的摄入量和间隔时间,避免过多热量的摄入。而人工喂养常有过度喂养的情况存在,造成孩子摄入过多,引起肥胖。
儿童、青少年期——平衡膳食+规律运动+检测体重,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身。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家长应该认识到,孩子有能力根据自己的生长需要来调控热量摄入,家长只需提供多样化的食物,由孩子自己决定吃不吃、吃多少。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通过增加活动量以增加热量的消耗,是预防肥胖的一个重要措施。即使在婴儿期,也不要总是将孩子抱在手中,而要帮孩子翻身、做做被动操,从5~6月开始训练孩子在成人腿上自动跳跃、独坐、爬、扶走等。在幼儿期,要多让孩子独立走、跑、跳、玩游戏。在学龄期和青少年期,要让孩子每天有30~60分钟的体力活动。
引发小儿肥胖症的原因:
1。单纯性肥胖: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占小儿肥胖中的大多数。其原因常常由于饮食过量、喜吃甜食和零食、活动量过少所致。部分原因常与家庭因素有关,如父母肥胖可影响子女。这类原因引起的肥胖称为单纯性肥胖。
2。脑性肥胖:少数肥胖小儿可由脑垂体肿瘤、颅咽管瘤、脑外伤、脑炎、结核性脑膜炎、脑积水、脑肿瘤等病变侵犯或压迫下丘脑――垂体的食欲中枢,而出现多食,进而引起肥胖,有的小儿睾丸与生殖器小而发育不良,身高亦受影响,称为肥胖生殖无能症。
3。柯兴氏综合症(皮质醇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引起的,可能是皮质增生或肿瘤。这种肥胖可有典型体型,即呈向心性肥胖(以躯干肥胖为主,四肢不胖),主要表现面部肥胖如满月形,后颈及肩背部有大量脂肪堆积称为“水牛背”,面部红润、呈多毛现象。腹部两侧和大腿内侧有紫纹,血压增高。但生长较慢,身材较矮,肌肉乏力,还可出现尿糖阳性。
认识了这些知识之后,大家应当对于小儿肥胖症的预防办法十分透彻了,肥胖症的出现会让孩子的成长受到了阻碍,也会带给患儿严重的危害,小编希望每一位家长能将小儿肥胖症重视起来,特别是要多去了解此病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