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家都听说过自闭症,对于此病的大概知识也都了解,但是对于此病的具体的症状却不是很清楚,有些我们以为的症状并不是自闭症的症状,可能只是因为孩子的本身性格。
A、三岁前出现下列三项中至少一项功能之发展异常或障碍:
1、社交沟通情境之理解性或表达性语言;
2、选择性社交依附或交互社会互动;
3、功能性或象征性游戏(DSM-IV则为象征性或想象性游戏)。
B、下列1.2.3.合计至少6项,其中1.至少2项,2.和3.各至少1项
1、交互社会互动之质的障碍:
a.不会适当使用注视、脸部表情、姿势等肢体语言以调整社会互动;
b.未能发展和同侪分享喜好的事物、活动、情绪等有关的同侪关系;
c.缺乏社会情绪的交互关系,而表现出对别人情绪的不当反应,或不会依社会情境而调整行为,或不能适当的整合社会、情绪与沟通行为;
d.缺乏分享别人的或与人分享自己的快乐。
2、沟通方面质的障碍:
a.语言发展迟滞或没有口语,也没有用非口语的姿势表情来辅助沟通之企图;
b.不会发动或维持一来一往的交换沟通讯息;
c.固定、反复、或特异的方式使用语言;
d.缺乏自发性装扮的游戏或社会性模仿游戏。
有什么自闭症的康复措施?
1.训练干预方法
虽然目前孤独症的干预方法很多,但是大多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尚无最优治疗方案,最佳的治疗方法应该是个体化的治疗。其中,教育和训练是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目标是促进患者语言发育,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孤独症患者在学龄前一般因不能适应普通幼儿园生活,而在家庭、特殊教育学校、医疗机构中接受教育和训练。学龄期以后患者的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会有所提高,部分患者可以到普通小学与同龄儿童一起接受教育,还有部分患者可能仍然留在特殊教育学校。
目前国际上受主流医学推荐和使用的训练干预方法,这些主流方法主要有
(1)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主张以行为主义原理和运用行为塑造原理,以正性强化为主促进孤独症儿童各项能力发展。训练强调高强度、个体化、系统化。
(2)孤独症以及相关障碍儿童治疗教育课程(TEACCH)训练该课程根据孤独症儿童能力和行为的特点设计个体化的训练内容,对患儿语言、交流以及感知觉运动等各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核心是增进孤独症儿童对环境、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
要想断定一个孩子是不是患上自闭症,首先要通过以上的一些症状来判断,不爱说话不爱动不一定是自闭症,大家要对自闭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