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的耳朵烂了就是术语所谓的中耳炎,通常于患者抵抗力较弱时耳朵产生的炎症,通常有耳朵流脓、疼痛、发热、听力衰退等现象。急性中耳炎若不及时治疗就容易发展为慢性中耳炎,那到底什么是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又该怎么治疗呢?
急性中耳炎常常是感冒的并发症,其主要症状是听力减退、耳鸣、耳内疼痛。在哈欠、打喷嚏或换鼻涕时,因咽鼓管(即连接中耳鼓室与鼻咽部的一条细狭管道)暂时开放,症状有片刻好转。而耳痛及听力下降可首先被病人感受到。
得了急性中耳炎怎么办呢?那就要抓紧时间治疗。首先应用抗生素类药,如青霉素,肌肉注射,每日2次,每次80万单位;或红霉素0.3克口服,每日4次。以消灭中耳的细菌感染,从而消除中耳炎症。其次是向鼻腔点麻黄素或滴鼻净,每天3~5次。点药时取坐位仰头点药,使之流向鼻咽部的咽鼓管开口处,促使咽鼓管的粘膜水肿消退。咽鼓管通畅,就能使中耳鼓空腔内的分泌物很快得以引流,有利于中耳炎症的消退。
早期的中耳炎症状,如耳鸣、轻微的耳痛、耳闷及堵塞感,常被患者忽视而失去了最佳治疗时间。因此感冒后要留意一下自己的听力,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一旦迁延成为慢性中耳炎,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增添不少的麻烦。洗头、洗澡时一不小心耳朵进了水,就会出现流脓,甚至散发臭味让人无法靠近,久而久之听力不断损失……
在临床上,医生把慢性中耳炎分为三大类型: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其中值得一提的要属胆脂瘤型,又称危险型。所谓胆脂瘤实质并非肿瘤,其外包以纤维组织,内含坏死上皮、角化物、胆固醇结晶。但它能破坏骨质,具有恶性肿瘤的特征。若骨质广泛遭到破坏,则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者造成脑脓肿,危及生命。
现在绝大部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的目的:第一,为清理或清除病灶,以达到停止流脓预防中耳炎的并发症发生;第二,通过鼓膜修补或者进行中耳内的听小骨重建,达到提高听力的效果。
中耳炎对听力的影响是巨大的,轻者听力衰退,重者会导致听力障碍,患者必须要重视起来。护耳不分男女,不分年龄阶段,我们都应提高警惕,远离中耳炎,珍爱我们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