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耳鼻喉 > 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有哪些症状?

导读: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及检查耳聋:可于感冒后、乘飞机下降或潜水时,突然出现听力下降,压迫耳屏或头位改变时,听力可有所改善。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中耳炎,中耳炎有分为几种类型,现在我们主要来讨论分泌性中耳炎。很多人想知道,分泌性中耳炎有哪些症状?患了此病该如何治疗?对此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下面是专家为我们介绍的有关知识。

一、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及检查

(1)耳聋:可于感冒后、乘飞机下降或潜水时,突然出现听力下降,压迫耳屏或头位改变时,听力可有所改善。

(2)耳痛及耳内闷胀。

(3)耳鸣:多为低音调“轰轰”样耳鸣,打呵欠或擤鼻时可闻及气过水声。

(4)儿童病人可表现反应迟钝、误听或注意力不集中。

(5)耳镜检查:急性期鼓膜充血、内陷、光锥变形或缩短,锤骨短突外突明显;鼓室积液后鼓膜颜色改变,呈淡黄、橙红或琥珀色;若病程较长,则鼓膜多灰暗、混浊。若分泌物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呈凹面向上的弧形线,透过鼓膜有时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增多;若鼓室内积液多,则鼓膜外突。

(6)听力检查:音叉试验及电测听结果示传导性耳聋,听力损失平均20dB,严重者可达40dB。声阻抗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表现为平坦型(B型),但早期可为高负压型(C型)。

二、治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规方法

(1)鼓膜穿刺抽液:成人用局麻。以针尖斜面较短的7号针头,在无菌操作下从鼓膜前下方刺入鼓室,抽吸积液。必要时可重复穿刺,亦可于抽液后注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2)鼓膜切开术:液体较粘稠,鼓膜穿刺不能吸尽;小儿不合作,局麻下无法作鼓膜穿刺时,应作鼓膜切开术。手术可于局麻(小儿须全麻)下进行。用鼓膜切开术。用鼓膜切开刀在鼓膜前下象限作放射状或弧形切口,注意勿伤及鼓室内壁粘膜,鼓膜切开后应将鼓室内液体全部吸尽。

(3)鼓室置管术: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胶耳;头部放疗后,估计咽鼓管功能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者,发起人应作鼓室置管术,以改善通气引流,促使咽鼓管恢复功能。通气管留置时间一般为6-8周,最长可达半年至1年。咽鼓管功能恢复后取出通气管,部分病人可自行将通气管排出于外耳道内。

(4)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可用1%麻黄碱液或与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交替滴(喷)鼻,每日3-4次。

以上就是专家为我们介绍的有关分泌性中耳炎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需要的朋友。我们了解疾病的症状是有一定的好处的,这可以让我们对疾病有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对疾病的预防就会更加的重视,也就是对我们的健康负责的表现。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