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是耳科的一种常见病也是多发病,发病的几率比较大。其实,发病不可怕,只要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治疗方法,这种病是很容易治愈的。本文即对不同类型病症的治疗方法做了阐述,相信会对我们有所帮助。
人的耳道非常脆弱,如果经常抠耳朵或不注意卫生,这样不仅会把细菌入耳内,还会因异物的反复刺激,增加瘙痒。不小心手重了,损伤到内环境,严重的会导致外耳道炎的发生。外耳道炎不仅会导致听力下降,严重的还会倒是耳聋或耳鸣,所以,外耳道炎的预防工作很重要。
外耳道炎是由细菌感染所致的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挖耳或异物损伤、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液浸渍,易引发急性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首先应戒除挖耳的不良习惯。挖耳不但损伤皮肤引起感染,而且经常刺激皮肤还容易生长“外耳道乳头状瘤”,使耳道经常出血,甚至影响听力。其次,要防止污水入耳。在洗头、游泳之前可以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净的棉球涂上油膏堵塞外耳道。要及时清除外耳道耵聍或异物。
清洁耳道
仔细清除外耳道内的脱屑、耵聍和炎性分泌物。脱屑、炎性分泌物,可用小吸引管轻轻吸出。小而硬的耵聍宜用耳镊取出。大而硬的耵聍,应先用3%碳酸氢钠液滴耳,1日4次,待耵聍软化后,用外耳道冲洗法清除。
单纯性外耳道炎
先用3%过氧化氢液,将外耳道洗净,并用消毒棉签拭干。随后将氧氟沙星滴耳液,滴于患耳,每日3次,数日后可控制炎症。
外耳道疖
发生于外耳道外端的软骨部,为毛囊或皮脂腺的葡萄球菌感染。耳痛甚剧,可有体温升高。待疖肿成熟,脓液穿破组织向外排出后,耳痛可骤减。
弥漫性外耳道炎
按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口服相应有效的抗生素。彻底清除外耳道分泌物和痂皮,并使用地塞米松—氯霉素滴耳液,以达到抗菌、消炎、消肿的目的。
积极控制血糖,抗感染,局部清除坏死病灶。
外耳道真菌病
清除外耳道分泌物,滴用2%水杨酸乙醇、2%麝香草酚乙醇等抗真菌药物,每日3次,连用2周。局部可使用制霉菌素粉,加等量硼酸粉混合剂。
以上对外耳道炎的几种病征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做了说明,在日常用耳中,我们首先要做好个人卫生,以预防为主,防止外耳道炎的发生,如果不小心感染了外耳道炎,也不要担心,按照以上的方法尽早去医院接受治疗,很快就能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