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自己的耳朵保护,很多的人会出现鼓膜穿孔,这种疾病的出现跟晚上,不注意生活事项,都有很大的关系,会造成耳朵疼痛,耳聋,而到出血的现象,所以需要注意预防,如何有效预防小儿鼓膜穿孔?
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可以预防小儿鼓膜穿孔?
1.要注意保持孩子耳朵清洁,尽量避免污水进入耳朵,耳道内湿热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耳朵有水,可以用干棉棒轻轻擦拭。
2.日常居室避免空气污染,如抽烟、燃烧味、油漆味等等,以防止呼吸道的粘膜受到刺激而肿胀。
3.孩子耳朵不舒服只会哭闹不会说,因而容易被忽略,家长要留心观察。
4.有过中耳炎病史的孩子特别容易复发,这类孩子要避免感冒,一旦得到感染便应找专业的医生检查耳朵,尽早预防或治疗中耳炎。
怎样避免耳膜外伤的感染
耳膜位于外耳道深部,由于菲薄,易受外伤而破裂。一旦耳膜外伤,可发生耳痛、耳聋、耳鸣,偶尔有短暂眩晕;外耳道有少许鲜血流出,但片刻即止;如有颅底骨折,则血量较多。耳镜检查时发现外耳道或耳膜上有血迹,耳膜穿孔多呈不规则裂孔形(如因感染而化脓则穿孔变圆形)。若为直接外伤(如火柴棒、毛衣针刺伤)引起的穿孔一般位于耳膜的后下方;若为间接外伤(如炮震、爆炸、掌击耳部时气压骤变使耳膜破裂)引起者多位于耳膜前下方。
若发现耳膜破裂,宜采用干燥疗法。以酒精消毒外耳道后,取出外耳道内的异物或耵聍,对附于耳膜上的血块可不予取除;以酒精再次消毒外耳道后,用消毒棉球轻塞外耳道口。注意这一时期不宜进行外耳道冲洗或滴药,以免将病菌带入中耳而引起感染。另外,嘱病人暂勿擤鼻涕,必要时可将鼻涕吸入咽部吐出。同时全身应用磺胺类或抗生素类药物如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等。如受伤环境不洁,须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如无继发感染,耳膜多能自行愈合;如穿孔长期不愈合,日后可行耳膜修补术。
流鼻涕是如何引发鼓膜穿孔的
专家介绍,患上感冒,除了常见的的发烧、头痛、鼻塞流涕、全身无力等症状之外,其中有些患者还伴有耳朵疼的症状。感冒后擤鼻涕悠着点,用力过猛或可能引发急性中耳炎,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听力下降、鼓膜穿孔甚至长期耳朵流脓。
专家指出,擤鼻涕是感冒引起中耳炎的“危险动作”。感冒导致鼻塞、鼻涕多,呼吸不畅。有人不胜其烦,恨不得一次把鼻涕擤干净。然而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使劲儿地按压住鼻孔往外擤,当鼻涕擤不出来,鼻腔产生负压,鼻腔里的脓性分泌物及细菌就会通过咽鼓管送至中耳腔,造成中耳感染。从而出现流浓鼻涕、头痛、耳疼等症状,而一般的患者容易误以为这仅仅是感冒的表现而不予重视。
平时家长需要注意孩子的生活环境,要注意卫生,而且要注意保持呼吸通畅,平时需要注意调理方法,要注意避免各种感冒,出现了鼻塞之后,不要掏挖鼻孔。有效的进行护理,而且要注意孩子的饮食方法,有效调节,这样才能避免造成更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