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1、免疫因素:
当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发生变化或外源性致病菌侵入,亦可导致炎症的发生。
2、病情迁移:
急性盆腔炎如未得到彻底治疗,病程迁延而发生慢性盆腔炎;也可能由于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例如阑尾炎、腹膜炎等蔓延至盆腔,导致慢性盆腔炎的发生。病原体以大肠埃希杆菌为主。
3、衣原体感染:
有的患者可无急性盆腔炎症病史,而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
4、病理改变:
部分慢性盆腔炎为急性盆腔炎遗留的病理改变,并无病原体存在。
5、产后、流产后以及妇科手术后病原菌进入创面:
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人工流产等各种对盆腔有一定损害的手术及侵入性检查,或没有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可导致生殖道黏膜损伤、出血、坏死,导致下生殖道内源性菌群的病原体上行感染。
6、与性活动与年龄有关:
盆腔炎多发生在性活跃期妇女,尤其是初次性生活年龄小、有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频以及性伴侣有性传播疾病者。
据美国资料,盆腔炎的高发年龄在15~25岁。年轻者容易发生盆腔炎可能与频繁的性活动、宫颈柱状上皮生理性向外移位、宫颈黏液的机械防御功能较差有关。
7、下生殖道感染:
下生殖道的性传播疾病,如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衣原体性宫颈炎以及细菌性阴道病可以通过下生殖道与盆腔的连接,进而导致盆腔炎症的发生。
8、性卫生不良:
由于在经期进行性行为,使用不洁的月经垫,盆浴等,均可使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炎症。此外,不注意性卫生保健、疏于进行阴道冲洗者,盆腔炎的发生率高。
9、盆腔炎(简称PID)再次急性发作:
PID所致的盆腔广泛粘连,输卵管损伤,输卵管防御能力下降,易造成再次感染,病情反复发作,导致慢性盆腔炎的急性发作。